对中国男排发球技战术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前言 | 第13-20页 |
·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世界男排发球技战术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及其技战术指导思想的变化 | 第15-17页 |
·规则修改对发球技战术发展的影响 | 第17-18页 |
·现代排球发球技战术特点 | 第18-19页 |
·现代排球发球技战术的要求 | 第19-20页 |
·高科技的运用使排球比赛的竞争从场外延伸到场上 | 第20页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1页 |
·录像统计法 | 第21-22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22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22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22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22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2-54页 |
·发球效果和区域统计指标界定 | 第23页 |
·发球效果界定 | 第23页 |
·发球效果统计指标界定 | 第23页 |
·区域界定 | 第23页 |
·发球技术 | 第23-28页 |
·亚运会发球技术运用 | 第24-25页 |
·世锦赛发球技术运用 | 第25页 |
·世界男排联赛发球技术运用 | 第25-26页 |
·中外发球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发球效果 | 第28-32页 |
·亚运会发球效果 | 第28-29页 |
·世锦赛发球效果 | 第29-30页 |
·世界男排联赛发球效果 | 第30-31页 |
·中外发球效果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胜负局发球效果对比分析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页 |
·不同发球技术在比赛中的效果 | 第32-36页 |
·不同发球技术在亚运会男排比赛中的发球效果 | 第32-33页 |
·不同发球技术在世界男排锦标赛中的发球效果 | 第33-34页 |
·不同发球技术在世界男排联赛中的发球效果 | 第34页 |
·中外发球技术类型与发球效果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发球落点区域效果比较 | 第36-44页 |
·亚运会发球落点区域比较 | 第37-38页 |
·世锦赛发球落点区域比较 | 第38-40页 |
·世界男排联赛发球落点区域比较 | 第40-41页 |
·跳发球落点区域效果 | 第41-42页 |
·跳飘球落点区域效果 | 第42-43页 |
·原地飘球落点区域与效果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不同起始区域发球线路分布 | 第44-51页 |
·亚运会不同起始区域发球线路分布 | 第44-46页 |
·世锦赛不同起始区域发球线路分布 | 第46-47页 |
·世界男排联赛不同起始区域发球线路分布 | 第47-49页 |
·跳发球在不同起始区域发球线路分布 | 第49页 |
·跳飘球在不同起始区域发球线路分布 | 第49-50页 |
·原地飘球在不同起始区域发球线路分布 | 第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发球速度 | 第51-52页 |
·发球战术 | 第52-54页 |
·暂停发球战术 | 第52页 |
·换人发球战术 | 第52-53页 |
·亚运会中国—韩国比赛分析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5页 |
·建议 | 第55-57页 |
5 致谢 | 第57-5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7 附录 | 第62-68页 |
8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