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先进的叶片冷却技术综述 | 第14-26页 |
·闭式蒸汽冷却的特点 | 第19-20页 |
·蒸汽冷却叶片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流热固耦合数值研究 | 第26-29页 |
·流热固耦合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 第26-28页 |
·流热固耦合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9-31页 |
第二章 计算采用软件的介绍及说明 | 第31-55页 |
·相关商业软件的介绍 | 第31-37页 |
·ICEM CFD介绍 | 第31-32页 |
·CFX商用软件介绍 | 第32-34页 |
·CFX求解器介绍 | 第33页 |
·CFX前后处理功能介绍 | 第33-34页 |
·CFX与ANSYS关于耦合接口问题 | 第34-37页 |
·CFX中相关问题的考虑 | 第37-53页 |
·CFX中界面处理对网格的要求 | 第37-40页 |
·简介 | 第37-39页 |
·CFX中关于交接面方式的选择建议 | 第39-40页 |
·关于湍流模型需要说明的问题 | 第40-47页 |
·湍流模型简介 | 第40-42页 |
·转捩流动模型 | 第42-44页 |
·转捩模拟对近壁面网格的要求 | 第44-47页 |
·CFX中使用蒸汽物性计算的说明 | 第47-52页 |
·CFX中关于壁面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CFX气热耦合方法的验证 | 第55-75页 |
·计算说明 | 第55-57页 |
·叶片的几何结构及相关属性 | 第55-57页 |
·湍流模型 | 第57页 |
·二维计算部分 | 第57-64页 |
·计算网格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57-59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9-64页 |
·近壁面网格密度(Y~+)影响的对比 | 第59-60页 |
·湍流模型的影响 | 第60-62页 |
·流场分析 | 第62-64页 |
·三维计算部分 | 第64-72页 |
·计算网格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64-66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关于二维计算中边界条件设置的讨论 | 第68-71页 |
·耦合计算与非耦合计算的比较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第四章 闭式蒸汽冷却与开式气冷的对比 | 第75-87页 |
·闭式蒸汽冷却结构的实现 | 第76-84页 |
·计算条件的设置及网格的生成 | 第78-79页 |
·计算结果的分析 | 第79-84页 |
·闭式结构蒸汽冷却与空气冷却的对比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透平叶片闭式蒸汽冷却系统的研究 | 第87-121页 |
·闭式蒸汽冷却系统的研究 | 第87-90页 |
·研究方法的讨论 | 第87-89页 |
·冷却蒸汽工作范围的确定 | 第89-90页 |
·分区冷却的研究 | 第90-111页 |
·叶片前缘冷却研究 | 第90-101页 |
·前缘漩流冷却的改进 | 第91-94页 |
·前缘射流插件结构 | 第94-101页 |
·叶片尾缘冷却研究 | 第101-106页 |
·叶片中部冷却结构的布置 | 第106-111页 |
·闭式冷却系统的集成 | 第111-120页 |
·上下端壁的冷却及闭式系统的实现 | 第111-118页 |
·考虑气封的闭式冷气系统布置 | 第118-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六章 透平导叶闭式蒸汽冷却气热—热弹耦合研究 | 第121-131页 |
·研究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121-130页 |
·计算模型的设计 | 第121-122页 |
·计算方法 | 第122-130页 |
·气热耦合及分析 | 第122-125页 |
·热弹耦合及分析 | 第125-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1-137页 |
·结论 | 第131-134页 |
·气热耦合的验证 | 第131-132页 |
·闭式蒸汽冷却的实现 | 第132-133页 |
·叶片热应力的考虑 | 第133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3-134页 |
·展望 | 第134-137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37-139页 |
插图列表 | 第139-143页 |
表格列表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49页 |
附录A | 第149-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申请的专利及获奖情况 | 第153-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