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花楸论文

花楸树遗传资源评价、保存与利用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0页
   ·引言第19-21页
     ·研究背景第19-2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第2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第21-27页
     ·花楸属植物繁育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3页
     ·遗传学研究第23-25页
     ·天然更新研究第25页
     ·生殖生物学研究第25-26页
     ·光合生理研究第26页
     ·解剖学研究第26页
     ·其它研究第26-27页
     ·存在的问题第27页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研究目标第2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8-30页
第二章 花楸树地理分布及天然更新方式第30-41页
   ·方法第30-32页
     ·文献、标本的整理与分析第30页
     ·实地调查第30-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9页
     ·花楸树分布及生境分析第32-38页
     ·天然更新方式第38-39页
   ·讨论与小结第39-41页
     ·讨论第39页
     ·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花楸树苗期性状地理变异第41-59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试验材料第41页
     ·性状测定方法第41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41-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56页
     ·群体内家系间种子特性的差异第43-45页
     ·苗期性状在群体内家系间的变异第45-48页
     ·苗期性状变异的方差分析第48-49页
     ·群体间苗期性状多重比较第49-50页
     ·苗期性状群体间的表型分化分析第50-51页
     ·苗期性状变异特征第51-53页
     ·花楸树苗期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第53-54页
     ·聚类分析第54-55页
     ·花楸树苗木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第55-56页
   ·讨论与小结第56-59页
     ·讨论第56-58页
     ·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花楸树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第59-78页
   ·材料与方法第59-66页
     ·试验材料第59-61页
     ·试验方法第61-64页
     ·数据分析第64-66页
   ·结果与分析第66-73页
     ·基因频率第66-68页
     ·群体-位点多态性分析第68-69页
     ·群体的遗传分化与基因流第69-71页
     ·群体间的遗传关系第71-73页
   ·讨论与小结第73-78页
     ·讨论第73-76页
     ·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花楸树天然群体的交配系统第78-88页
   ·材料与方法第78-81页
     ·试验材料第78-80页
     ·试验方法第80页
     ·数据分析第80-81页
   ·结果与分析第81-85页
     ·同功酶谱带模式图第81页
     ·花粉和胚珠库中(雄、雌配子库)基因频率第81-82页
     ·群体异交率估计第82-85页
     ·群体近交衰退估计第85页
   ·讨论与小结第85-88页
     ·讨论第85-87页
     ·小结第87-88页
第六章 花楸树引种栽培第88-96页
   ·材料与方法第88-89页
     ·试验材料第88页
     ·试验方法第88-89页
   ·结果与分析第89-93页
     ·花楸树物候观测第89-90页
     ·二年生花楸树实生苗高、地径生长年节律变化第90-92页
     ·不同遮荫措施对花楸树越夏的影响第92页
     ·不同防寒措施对花楸树越冬影响第92-93页
   ·播种育苗技术第93-94页
     ·种子的采集与处理第93页
     ·催芽、播种及移栽第93页
     ·病虫害防治第93-94页
   ·讨论与小结第94-96页
     ·讨论第94-95页
     ·小结第95-96页
第七章 花楸树扦插繁殖技术第96-106页
   ·材料与方法第96-98页
     ·实验材料第96页
     ·试验环境第96-97页
     ·试验设计第97页
     ·扦插后管理第97-98页
     ·生根调查与统计分析第98页
   ·结果与分析第98-103页
     ·不同激素种类对生根的影响第98-99页
     ·不同浓度IBA+NAA(10:1)对生根的影响第99-101页
     ·不同来源的插穗生根比较第101-102页
     ·枝条的不同部位对生根的影响第102页
     ·不同扦插基质对生根的影响第102-103页
   ·讨论与小结第103-106页
     ·讨论第103-105页
     ·小结第105-106页
第八章 花楸树遗传资源保存策略第106-113页
   ·花楸树遗传多样性分布模式第106-107页
   ·交配系统第107页
   ·花楸树面临的威胁第107-109页
     ·气候变化与生境破坏第107-108页
     ·天然更新第108页
     ·自交/近交衰退第108页
     ·不合理发掘第108-109页
   ·花楸树遗传资源保存方法第109-113页
     ·原地保存第109页
     ·异地保存第109-113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13-117页
   ·结论第113-115页
     ·花楸树地理分布及天然更新方式第113页
     ·花楸树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第113页
     ·花楸树种群的遗传分化第113-114页
     ·花楸树的交配系统第114页
     ·花楸树苗期性状地理变异第114页
     ·花楸树引种栽培第114页
     ·花楸树扦插繁殖技术第114-115页
     ·花楸树遗传资源保存策略第115页
   ·展望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8页
附录第128-137页
附表第137-151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51-152页
致谢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猪伪狂犬病病毒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及多重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PCR方法的建立
下一篇:肿瘤高效冷热治疗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