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清代审判纠错机制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导论第14-20页
 一、本文“问题”的由来第14-15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三、现有研究成果回顾及基本资料第16-18页
 四、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一章 清代审判纠错机制的基本构架第20-46页
 第一节 清代审判纠错机制的历史渊源第20-32页
  一、清以前的申诉制度第21-22页
  二、清以前的上诉制度第22-23页
  三、清代以前的直诉制度第23-27页
  四、清代以前的复核制度第27-30页
  五、清代以前的会审制度第30-31页
  六、清代以前的监察制度第31-32页
 第二节 清代审判纠错制度第32-46页
  一、清代审判纠错赖以运行的制度基础第32-36页
  二、清代审判纠错制度的基本内容第36-46页
第二章 清代审判纠错机制中的“错案”第46-80页
 第一节 “错案”释义第46-56页
  一、“错案”概念的历史考察第46-48页
  二、“错案”标准的流变第48-50页
  三、关于“错案”的界定第50-56页
 第二节 清代错案的类型化第56-74页
  一、事实认定不清或错误的案件第57-62页
  二、律例适用不当的案件第62-66页
  三、不合情理的案件第66-69页
  四、官吏不纯或恶意动机导致的错案第69-74页
 第三节 清代错案的特点及成因第74-80页
第三章 清代审判纠错机制中纠错程序及特征第80-119页
 第一节 刑事纠错程序的启动第80-91页
  一、启动主体第80-85页
  二、启动方式第85-91页
 第二节 民事案件再审的启动第91-98页
  一、原审州县的再审第92-93页
  二、上级司法机关的再审第93-94页
  三、中央司法机关的再审第94-96页
  四、关于程序审的问题第96-98页
 第三节 清代审判纠错的保障机制第98-110页
  一、审判回避制度第98-101页
  二、司法官吏责任追究制第101-110页
 第四节 清代审判纠错机制的基本特征第110-119页
  一、纠错机制的运行以监督和约束各级官吏忠于皇帝为目的第110-112页
  二、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受到较多限制第112-115页
  三、以上下级官吏的连带责任为保障机制第115-116页
  四、没有终审的“屡断屡翻”第116-119页
第四章 清代审判纠错机制的政治基础与指向第119-140页
 第一节 清代审判纠错机制建立的政治哲学基础第119-124页
 第二节 清代审判纠错机制赖以运行的政治制度第124-133页
  一、部族政治第124-128页
  二、君臣关系第128-133页
 第三节 借鉴与反思第133-140页
  一、清代审判纠错机制可资借鉴之处第133-136页
  二、清代审判纠错机制之批评第136-140页
结语第140-145页
附录 《刑案汇览》1-60卷咨部案件改判情况统计第145-14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47-152页
致谢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从督察院到监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