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对象与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的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农民 | 第11页 |
·农民专业合社 | 第11-12页 |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本课题所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2 国内外关于合作社研究的分析 | 第13-32页 |
·关于合作社的理论研究 | 第13-18页 |
·合作理论渊源 | 第13-14页 |
·合作社的主要原则 | 第14-15页 |
·合作组织交易成本效用理论 | 第15-16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的研究 | 第16-17页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研究概括 | 第17-18页 |
·世界各国和地区关于合作社的研究和启示 | 第18-24页 |
·美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和启示 | 第18-20页 |
·加拿大农民合作社的研究和启示 | 第20-21页 |
·韩国农协的研究和启示 | 第21-23页 |
·台湾农会的研究和启示 | 第23-24页 |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 | 第24-32页 |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 第24-26页 |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的特点 | 第26-28页 |
·影响和制约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28-32页 |
3 福建农民合社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32-41页 |
·福建农民合作社概况 | 第32-36页 |
·基本概况 | 第32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工及专业化水平 | 第32-33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领域 | 第33-34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举办主体和合作形式 | 第34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注册形式 | 第34-35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进展情况 | 第35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宣传教育情况 | 第35-36页 |
·福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 第36-41页 |
·数量偏少,对农户的覆盖率低 | 第36页 |
·组织规模偏小,经济实力薄弱 | 第36-37页 |
·主体发展层次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 第37页 |
·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运行不规范 | 第37-38页 |
·利益联结机制薄弱,利润分配不够合理 | 第38-39页 |
·行政色彩较浓,组织化程度较低 | 第39页 |
·产业基础薄弱 | 第39-40页 |
·合作社运行的外部环境不完善 | 第40-41页 |
·思想文化环境欠佳 | 第41页 |
4. 福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调研分析 | 第41-55页 |
·调研的过程 | 第42-43页 |
·调研的目的 | 第42页 |
·调研的对象介绍 | 第42页 |
·调研的方法 | 第42-43页 |
·调研时间和人员 | 第43页 |
·存在不足 | 第43页 |
·访谈和收集的资料整理结果 | 第43-47页 |
·组建的背景与动因 | 第43页 |
·内部管理机制 | 第43-45页 |
·主要做法 | 第45-46页 |
·主要成效 | 第46-47页 |
·政府的引导和服务 | 第47页 |
·问卷调研的结果 | 第47-53页 |
·农民背景 | 第47-48页 |
·农民对合作社的态度 | 第48-50页 |
·合作社的综合运行情况 | 第50-52页 |
·政府的支持情况 | 第52-53页 |
·调研总结与启示 | 第53-55页 |
·调研总结 | 第53-54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调研的启示 | 第54-55页 |
5 福建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 第55-62页 |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应遵循的一般性原则 | 第55-57页 |
·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原则 | 第55-56页 |
·坚持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 第56页 |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 第56页 |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发展的原则 | 第56-57页 |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 | 第57页 |
·坚持政府培育、扶持的原则 | 第57页 |
·具体建议 | 第57-62页 |
·建立合理的合作社运行机制 | 第57-58页 |
·加强培训和教育 | 第58页 |
·明确界定产权 | 第58-59页 |
·加强市场制度与市场组织的建设 | 第59页 |
·减少行政干预,降低管制风险 | 第59-60页 |
·提供信息服务,减少风险预期 | 第60页 |
·改善公共设施,降低搜寻成本 | 第60页 |
·认真按照法律办事,减少契约成本 | 第60-61页 |
·加强合作经济理论研究和试点工作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