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一、前言 | 第10-23页 |
1 果实中糖的积累与糖代谢酶的研究 | 第10-12页 |
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机理 | 第12-16页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根癌农杆菌的结构特点及转移机理 | 第14-15页 |
·影响农杆菌介导植物遗传转化的因素 | 第15-16页 |
3 SPS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 | 第16-19页 |
·SPS的基本性质及生物学功能 | 第16页 |
·SPS在蔗糖代谢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SPS在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关于SPS的其它功能 | 第18-19页 |
4 关于标记基因的缺陷 | 第19-20页 |
5 基因工程在番茄育种上的应用 | 第20-22页 |
·反义基因在番茄育种上的价值 | 第20-21页 |
·番茄基因工程育种研究的前景与展望 | 第21-22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二、番茄果实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3-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32页 |
·材料 | 第23-25页 |
·方法 | 第25-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阳性菌落的PCR检测 | 第32页 |
·利用酶切进行鉴定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35页 |
·关于酶切和连接 | 第33页 |
·关于标记基因的切除 | 第33-34页 |
·关于反义技术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 第34-35页 |
三、番茄高效再生体系的优化及其遗传转化 | 第35-51页 |
1 材料 | 第35-36页 |
·番茄材料 | 第35页 |
·植物激素 | 第35页 |
·抗生素 | 第35页 |
·培养基 | 第35-36页 |
2 方法 | 第36-43页 |
·番茄高效再生体系的优化 | 第36-37页 |
·氯化钙法制备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37页 |
·植物表达载体向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37页 |
·菌液PCR鉴定 | 第37-38页 |
·番茄的植物转化 | 第38页 |
·再生植株的PCR检测 | 第38-39页 |
·PCR Southern Blots鉴定转基因植株 | 第39-42页 |
·成熟转基因番茄果实单糖含量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测定 | 第42-4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番茄高效再生体系的优化 | 第43-45页 |
·将植物表达载体从大肠杆菌向农杆菌的转化 | 第45页 |
·农杆菌介导的番茄遗传转化 | 第45-46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 | 第46-48页 |
·PCR Southern Blots鉴定 | 第48页 |
·转基因番茄果实成熟期果实的单糖含量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 | 第48-49页 |
4 讨论 | 第49-51页 |
·影响番茄种子出苗率及污染率的因素 | 第49页 |
·影响番茄离体再生体系的一些主要因素 | 第49页 |
·外源激素对番茄组织培养体系建立的影响 | 第49-50页 |
·再生芽的生根及大田移栽 | 第50页 |
·农杆菌侵染浓度高低与遗传转化之间的关系 | 第50页 |
·PCR法在鉴定转基因植株中的应用 | 第50-51页 |
四、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1页 |
·构建了番茄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Anti-TSPS | 第51页 |
·优化了番茄高效再生体系 | 第51页 |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得到了番茄的转基因植株 | 第51页 |
·进一步验证了SPS基因的功能 | 第51页 |
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51-52页 |
3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