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正文 | 第10-3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20页 |
一、中医学对间质性膀胱炎的认识 | 第10-14页 |
二、现代医学对间质性膀胱炎的认识 | 第14-18页 |
三、文献总结及讨论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0-26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0-22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20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20-22页 |
二、可行性分析报告 | 第22页 |
三、病例一般资料 | 第2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一)、随机化分组 | 第23页 |
(二)、给药方案 | 第23页 |
五、观察指标 | 第23页 |
(一)、症状及体征 | 第23页 |
(二)、尿流动力学指标 | 第23页 |
六、疗效评定方法 | 第23-24页 |
七、统计处理 | 第24页 |
八、研究结果 | 第24-26页 |
(一)、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疗效比较 | 第24-25页 |
(二)、治疗组与对照组尿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 第25页 |
(三)、疗效对比 | 第25-26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6-36页 |
一、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型间质性膀胱炎的立题依据 | 第26-34页 |
(一)、“肝肾同源”论 | 第26-31页 |
(二)、从肝论治间质性膀胱炎 | 第31-33页 |
(三)、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型间质性膀胱炎的立法基础 | 第33页 |
(四)、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型间质性膀胱炎的选方基础 | 第33页 |
(五)、ICSI、ICPI、PUF测评表与IC | 第33-34页 |
二、研究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附录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