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依据和研究原则 | 第11-12页 |
·研究依据 | 第11-12页 |
·研究原则 | 第12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外前评价研究的阶段划分及其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我国前评价研究的工作阶段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工程项目前评价理论综述 | 第15-28页 |
·项目前评价的基本涵义和作用 | 第15-16页 |
·项目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6-23页 |
·市场分析 | 第16-18页 |
·生产规模的确定 | 第18-19页 |
·建厂条件和生产条件分析 | 第19-21页 |
·技术条件分析 | 第21-22页 |
·投资估算 | 第22-23页 |
·经济评价 | 第23页 |
·项目前评价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 第23-28页 |
·项目前评价的基本原则 | 第23-26页 |
·项目前评价的基本程序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基于电网要求的南阳鸭河口电厂二期建设项目分析 | 第28-33页 |
·河南电网电力现状 | 第28-29页 |
·河南省电力系统现状 | 第28页 |
·豫南及河南省电网现状 | 第28-29页 |
·豫南电力需求预测 | 第29-31页 |
·电力负荷预测理论 | 第29-30页 |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电力需求预测 | 第30-31页 |
·电厂扩建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 第31-33页 |
第四章 项目厂址选择的分析评价 | 第33-41页 |
·厂址概述 | 第33页 |
·交通运输 | 第33-34页 |
·铁路 | 第33-34页 |
·公路 | 第34页 |
·水源 | 第34-36页 |
·供水水源 | 第34-36页 |
·用水指标 | 第36页 |
·工程地质 | 第36-37页 |
·贮灰场 | 第37-38页 |
·灰场概况 | 第37-38页 |
·干灰场的运行 | 第38页 |
·灰场主要设备 | 第38页 |
·建议 | 第38页 |
·工程地质及岩土工程 | 第38-40页 |
·厂区地形、地貌 | 第38-39页 |
·厂区地层岩性特征 | 第39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9页 |
·地震烈度 | 第39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39-40页 |
·气象资料 | 第40-41页 |
第五章 项目燃料供应条件分析评价 | 第41-48页 |
·煤源及供应条件 | 第41-45页 |
·煤质及消耗量 | 第45-46页 |
·燃煤运输 | 第46-47页 |
·点火及助燃油的供应条件 | 第47-48页 |
第六章 项目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评价 | 第48-53页 |
·投资估算文件依据 | 第48页 |
·投资估算 | 第48-49页 |
·经济评价 | 第49-50页 |
·评价的原则及依据 | 第49-50页 |
·基本条件及参数 | 第50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0-51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51-52页 |
·经济评价结论 | 第52-53页 |
第七章 项目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措施评价 | 第53-63页 |
·概述 | 第53-55页 |
·一期环保情况 | 第53页 |
·环境质量现状 | 第53-55页 |
·环保标准 | 第55页 |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 第55-59页 |
·烟气污染防治措施 | 第55-56页 |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浓度及落地浓度 | 第56-58页 |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 第58-59页 |
·废水排放及对水域的影响分析 | 第59页 |
·灰渣治理及综合利用 | 第59-60页 |
·除灰渣系统及灰渣、脱硫废渣处理 | 第59-60页 |
·灰渣综合利用 | 第60页 |
·噪声治理及其影响分析 | 第60-61页 |
·电厂主要噪声源 | 第60页 |
·噪声治理措施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 | 第60-61页 |
·绿化及水土保持 | 第61页 |
·绿化 | 第61页 |
·水土保持 | 第61页 |
·环境管理和监测 | 第61页 |
·环保部分结论和建议 | 第61-63页 |
第八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