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2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油水气多相流概述 | 第16-20页 |
·气液两相流流型 | 第17-19页 |
·多相流特征参数 | 第19-20页 |
·射线法多相流测量技术现状 | 第20-30页 |
·射线法多相流测量装置结构 | 第21页 |
·透射法多相流测量技术现状 | 第21-26页 |
·透射散射法多相流测量技术现状 | 第26-27页 |
·射线层析成像多相流测量技术现状 | 第27-28页 |
·中子法多相流测量技术现状 | 第28-30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第2章 射线检测理论与油水气相含率算法 | 第32-53页 |
·引言 | 第32页 |
·射线检测理论 | 第32-40页 |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34-37页 |
·γ射线透射模型 | 第37-38页 |
·γ射线散射模型 | 第38-40页 |
·油水气相含率测量算法 | 第40-52页 |
·单能射线两相流相含率测量算法 | 第40-41页 |
·双能射线油水气三相流相含率测量算法 | 第41-43页 |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相含率测量参数估计 | 第43-45页 |
·流型对射线透射法气相含率测量的影响 | 第45-50页 |
·单能射线透射散射法油水气相含率模型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3章 油水气相含率测量关键技术仿真研究 | 第53-82页 |
·引言 | 第53页 |
·油水气测量仿真模型建立 | 第53-59页 |
·Monte Carlo 方法 | 第54-55页 |
·基于Monte Carlo 方法粒子输运仿真软件 | 第55-57页 |
·Geant4 仿真环境 | 第57页 |
·油水气测量仿真模型 | 第57-59页 |
·射线源选择 | 第59-71页 |
·双能射线源选择 | 第60-68页 |
·透射散射法相含率测量射线源选择 | 第68-70页 |
·低含水原油水相含率测量射线源选择 | 第70-71页 |
·射线透射散射响应特性仿真研究 | 第71-75页 |
·窗材料 | 第72页 |
·透射探测器准直器孔径 | 第72-74页 |
·射线散射传输特性 | 第74-75页 |
·低含水原油水相含率测量仿真研究 | 第75-80页 |
·低含水原油水相含率测量误差仿真研究 | 第76页 |
·温度和压力影响水相含率测量仿真研究 | 第76-77页 |
·原油成分变化影响水相含率测量仿真研究 | 第77-79页 |
·矿化度影响水相含率测量仿真研究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4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流型识别与油水气相含率测量 | 第82-97页 |
·引言 | 第82页 |
·神经网络理论 | 第82-87页 |
·基于RBF 网络的垂直管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 | 第87-93页 |
·气液两相流散射能谱仿真 | 第87-90页 |
·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 | 第90-93页 |
·基于RBF 网络透射散射法油水气相含率预测 | 第93-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5章 油水气相含率测量系统设计 | 第97-114页 |
·引言 | 第97页 |
·测量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97-98页 |
·测量系统机械结构 | 第98-102页 |
·射线源和探测器 | 第98-100页 |
·测量系统机械结构 | 第100-102页 |
·测量系统硬件电路 | 第102-107页 |
·闪烁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 | 第102-105页 |
·半导体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 | 第105-106页 |
·计数卡 | 第106-107页 |
·高压电源 | 第107页 |
·测量系统软件 | 第107-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6章 油水气相含率测量实验研究 | 第114-126页 |
·引言 | 第114页 |
·实验系统 | 第114-115页 |
·实验内容及结果 | 第115-125页 |
·双能射线法油水气相含率测量实验 | 第115-117页 |
·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实验 | 第117-119页 |
·透射散射法油水气相含率测量实验 | 第119-121页 |
·双能射线低含水原油水相含率测量实验 | 第121-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结论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作者简介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