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和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13页 |
·研究步骤 | 第13-14页 |
·研究范围、期间与资料来源 | 第14-17页 |
·研究范围 | 第14-15页 |
·研究期间与资料来源 | 第15-17页 |
2 金融控股公司制度及DEA 的文献探讨 | 第17-51页 |
·各国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的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台湾金融法制的改革过程 | 第21-28页 |
·相关金融控股公司与综合银行的文献综述 | 第28-32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应用于评估银行经营效率之文献探讨 | 第32-51页 |
·资料包络分析法(DEA)之基本理论 | 第32页 |
·DEA 应用于银行经营效率之国外文献 | 第32-37页 |
·DEA 应用于台湾银行效率之相关文献 | 第37-51页 |
3 银行效率分析理论 | 第51-79页 |
·效率的定义 | 第51-56页 |
·银行效率研究方法 | 第56-58页 |
·Farrel 模式理论 | 第57-58页 |
·资料包络分析法(DEA 方法) | 第58-65页 |
·CCR 模式(固定规模报酬) | 第59-61页 |
·BCC 模式(变动规模报酬) | 第61-65页 |
·效率值检定 | 第65-68页 |
·其它DEA 模型 | 第68-73页 |
·投入、产出项理论的选取 | 第73-76页 |
·Tobit 回归分析 | 第76-77页 |
·金控成立前后的定义 | 第77-79页 |
4 资料包络分析实证及结果 | 第79-113页 |
·投入与产出变量之决定 | 第79-82页 |
·投入与产出变量之选取 | 第79-81页 |
·研究样本与区间之选取 | 第81-82页 |
·投入与产出变量之相关性分析 | 第82-84页 |
·投资总额敏感度分析 | 第83-84页 |
·CCR 与BCC 模式之实证结果 | 第84-87页 |
·样本银行2001 年到2006 年效率值之纵断面分析 | 第85-87页 |
·金控银行与非金控银行经营效率分析 | 第87-95页 |
·金控成立前后金控子银行经营效率分析 | 第89-94页 |
·金控成立前后非金控银行在经营效率分析 | 第94-95页 |
·差额变量分析 | 第95-97页 |
·资产利润率指标(ROA)分析 | 第97-101页 |
·资本利润率指标(ROE)分析 | 第101-104页 |
·ROA、ROE 与DEA 交叉分析 | 第104-113页 |
·Tobit 回归分析 | 第105页 |
·银行效率影响因素 | 第105-108页 |
·在固定规模报酬下CCR 总技术效率值TE 的回归分析 | 第108-109页 |
·在变动规模报酬下BCC 纯技术效率值PTE 的回归分析 | 第109-111页 |
·在变动规模报酬下BCC 规模效率SE 的回归分析 | 第111-113页 |
5 结论 | 第113-119页 |
·金控与非金控的经营绩效比较 | 第113-115页 |
·提高台湾银行业效率的建议 | 第115-116页 |
·研究展望 | 第116-118页 |
·研究限制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2页 |
附录1 台湾地区金融机构的调整资料 | 第122-128页 |
附录2 2001-2007 年台湾14 家金控公司合并资料 | 第128-132页 |
附录3 资料包络分析法(DEA)各年资料 | 第132-13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9-140页 |
后记 | 第140-141页 |
详细摘要 | 第141-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