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4页 |
§1.1 被动调Q微腔激光器概述 | 第8-12页 |
§1.1.1 DPSSL的发展历程 | 第8-9页 |
§1.1.2 微腔激光器 | 第9-10页 |
§1.1.3 被动调Q技术 | 第10-11页 |
§1.1.4 被动调Q微腔激光器的特点 | 第11-12页 |
§1.2 Cr~(4+):YAG被动调Q微腔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Cr~(4+):YAG被动调Q红外激光器 | 第12-14页 |
§1.2.2 Cr~(4+):YAG被动调Q激光器倍频输出 | 第14-16页 |
§1.2.3 双掺杂自调Q激光器 | 第16-17页 |
§1.3 被动调Q微腔激光器的应用前景 | 第17-19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4页 |
第二章 连续抽运被动调Q激光器的理论研究 | 第24-48页 |
§2.1 调Q技术的理论研究 | 第24-28页 |
§2.1.1 调Q原理 | 第24-27页 |
§2.1.2 实现调Q对激光器的基本要求 | 第27-28页 |
§2.2 Cr~(4+):YAG被动调Q机理 | 第28-33页 |
§2.2.1 Cr~(4+):YAG晶体能级结构 | 第28-30页 |
§2.2.2 Cr~(4+):YAG晶体的饱和吸收特性 | 第30-32页 |
§2.2.3 Cr~(4+):YAG被动调Q运行机理 | 第32-33页 |
§2.3 连续抽运的被动调Q速率方程以及求解 | 第33-38页 |
§2.3.1 速率方程 | 第33-34页 |
§2.3.2 速率方程的求解 | 第34-38页 |
§2.4 连续抽被动调Q运输出脉冲特性的分析 | 第38-41页 |
§2.4.1 求解单脉冲能量E_p | 第38-39页 |
§2.4.2 求解峰值功率P_(peak) | 第39-40页 |
§2.4.3 求解脉冲宽度t_p | 第40-41页 |
§2.5 连续抽运被动调Q输出脉冲稳定性研究 | 第41-45页 |
§2.5.1 Q开关不确定对被动调Q激光器稳定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2.5.2 连续抽运方式对被动调Q激光器稳定性的影响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第三章 脉冲抽运被动调Q激光器的研究 | 第48-61页 |
§3.1 放大自发辐射对调Q性能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48-52页 |
§3.1.1 调Q速率方程及其在脉冲抽运周期的解 | 第48-50页 |
§3.1.2 脉冲抽运效率 | 第50-52页 |
§3.2 实验研究 | 第52-60页 |
§3.2.1 实验装置 | 第52-53页 |
§3.2.2 初步调试 | 第53-55页 |
§3.2.3 实验结果以及分析 | 第55-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增益预抽运的初步研究 | 第61-71页 |
§4.1 增益预抽运的基本原理 | 第61-63页 |
§4.2 增益预抽运的实验研究 | 第63-64页 |
§4.3 增益预泵浦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64-70页 |
§4.3.1 直流偏置分量I_b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2 叠加脉冲抽运分量I_p的影响 | 第66-68页 |
§4.3.3 抽运脉冲宽度和抽运重复率对输出激光稳定性的影响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第71-73页 |
§5.1 总结 | 第71-72页 |
§5.2 展望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