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为什么是榕树下文化公司? | 第6-1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6-7页 |
·研究框架 | 第7-10页 |
·提出问题 | 第7-8页 |
·分析问题 | 第8-9页 |
·解决问题 | 第9-10页 |
第一章 背景介绍:从"榕树下"走来的"李寻欢" | 第10-13页 |
·路金波的教育背景和早期职业生涯 | 第10页 |
·网络作家"李寻欢" | 第10页 |
·榕树下文化公司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榕树下文化公司的业务范畴 | 第11-12页 |
·榕树下文化公司的出版模式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近年来榕树下文化公司市场创新的主要做法 | 第13-26页 |
·天价稿酬:赢利还是亏本? | 第13-15页 |
·精装革命:越贵越好卖? | 第15-19页 |
·市场分析与判断 | 第15-16页 |
·品牌形象的建立 | 第16-17页 |
·市场定位与定价决策 | 第17页 |
·设计与包装 | 第17-18页 |
·营销与宣传 | 第18-19页 |
·流水线写作:作家等于劳工? | 第19-21页 |
·郭妮模式:一个市场导向的出版物产品流水线 | 第19页 |
·步骤1:确立目标市场 | 第19-20页 |
·步骤2:为目标市场设计产品 | 第20页 |
·步骤3:制造成品 | 第20页 |
·步骤4:发行产品 | 第20-21页 |
·封闭中盘:乌托邦还是滑铁卢? | 第21-26页 |
·出版发行渠道的几种主要模式 | 第21-22页 |
·中国出版发行渠道的历史演变 | 第22-23页 |
·"中盘"的定义及其在出版发行渠道中的作用 | 第23页 |
·路金波的"封闭中盘"构想 | 第23-26页 |
·成立专卖店联盟 | 第24页 |
·开始并购 | 第24页 |
·创建封闭中盘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榕树下文化公司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26-31页 |
·问题归纳:出版领域 | 第27-28页 |
·问题归纳:发行领域 | 第28-29页 |
SWOT分析:路是否应当进入发行领域建立“封闭中盘”? | 第28-29页 |
·优势(Strength):资金;优势文化产品 | 第28页 |
·劣势(Weakness):缺少专业知识;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 | 第28页 |
·机遇(Opportunity):高需求;低替代性 | 第28-29页 |
·挑战(Threat):强劲的竞争对手 | 第29页 |
·战略:寻求平衡点 | 第29-31页 |
第四章 解决方案(上):出版业务 | 第31-40页 |
·用长效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取代高版税战略 | 第31-32页 |
·推广规模化文本生产模式 | 第32页 |
·开发多媒体知识产权 | 第32-34页 |
·推进数字化战略 | 第34-40页 |
·电子书 | 第35-37页 |
·电子书赢利模式 | 第35-36页 |
·电子书赢利模式的优点 | 第36-37页 |
·可能的作家和潜在的客户 | 第37页 |
·有声读物 | 第37-38页 |
·手机出版 | 第38-40页 |
第五章 解决方案(下):发行业务 | 第40-46页 |
·缩小发行网络规模 | 第40页 |
·减少业务范畴 | 第40-41页 |
·引进适当商业模式 | 第41-46页 |
·借鉴Booksource模式 | 第42-43页 |
·打造电子中盘 | 第43-46页 |
参考书目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