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息论论文--信道编码理论论文

MIMO-Y信道预编码技术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引言第7页
   ·MIMO预编码技术第7-9页
     ·点对点MIMO预编码第7-8页
     ·MIMO-MAC预编码第8-9页
     ·MIMO-BC预编码第9页
   ·中继技术简介第9-13页
     ·T型中继网络第10页
     ·双向中继信道第10-13页
   ·MIMO-Y信道第13页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3-15页
第二章 MIMO-Y信道第15-23页
   ·MIMO-Y信道第15页
   ·经典MIMO-Y信道传输模式第15-17页
     ·TDMA模式和可达自由度第15-16页
     ·MU-MIMO模式和可达自由度第16-17页
   ·两时隙传输模式和可达自由度第17-21页
     ·MAC时隙:信号空间对齐技术第17-18页
     ·中继节点处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第18-19页
     ·BC时隙:干扰去除(interference-null out)技术第19-20页
     ·系统的可达自由度第20-21页
   ·小结第21-23页
第三章 放大转发MIMO-Y信道自由度及可达和速率第23-33页
   ·放大转发MIMO-Y信道传输概述第23页
   ·中继节点的接收转发策略第23-25页
     ·中继节点信号分离技术第24页
     ·中继节点发送信号设计第24-25页
   ·用户端接收策略第25页
   ·可达自由度分析第25-26页
   ·可达和速率第26-31页
     ·用户端功率约束第26-27页
     ·中继节点功率约束第27-28页
     ·平均分配功率情形下∑_([i,j]),∑_([r,i])的计算第28-29页
     ·可达和速率计算第29-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四章 放大转发MIMO-Y信道预编码设计第33-45页
   ·预编码矩阵设计方案第33-34页
   ·用户节点各个信息流信噪比及系统可达和速率计算第34-36页
     ·各个信息流信噪比第34-35页
     ·系统可达和速率第35-36页
   ·平均功率分配策略下求解∑_([i,j]),∑_([r,i])第36-38页
     ·用户节点功率分配矩阵∑_([i,j])的计算第36-37页
     ·中继节点功率分配矩阵∑_([r,i])的计算第37-38页
   ·用户端预编码矩阵优化设计第38-40页
     ·固定中继处∑_([r,i]),用户节点∑_([i,j])的优化设计第38-40页
     ·固定中继转发矩阵的选取第40页
   ·中继处转发矩阵优化设计第40-41页
     ·优化问题形成第40-41页
     ·固定用户节点矩阵∑_([i,j])的选取第41页
   ·用户端预编码矩阵和中继转发矩阵联合优化第41-42页
     ·联合优化算法第41-42页
     ·初值∑_([i,j])~0,∑_([r,i])~0的选取第42页
   ·数值结果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结束语第45-47页
附录A 信道自由度第47-49页
附录B 对满足式(3-3)的H~([r])存在性的说明第49-51页
附录C 第三章 中波束成形向量的V_([i,j]),H~([i]),V~([i,r])选取方法第51-53页
附录D 对优化问题(4-35)的求解过程第53-55页
致谢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硕士期间的科研工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SM移动终端新技术及其应用
下一篇:超短波跳频电台TDMA组网协议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