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嵌入式网络终端 | 第12-16页 |
·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 | 第12页 |
·以太网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 第13-14页 |
·嵌入式网络终端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OPC简介 | 第16-17页 |
·本课题的技术难点以及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嵌入式网络终端的硬件设计 | 第18-25页 |
·硬件设计原则 | 第18页 |
·系统组成 | 第18-24页 |
·主控制器模块 | 第19-21页 |
·主控制器的选择 | 第19-20页 |
·主控制器的特点及应用 | 第20-21页 |
·以太网接口模块 | 第21-24页 |
·以太网芯片的选择与比较 | 第21-22页 |
·以太网芯片的特点及应用 | 第22-24页 |
·电源模块 | 第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嵌入式网络终端的软件设计 | 第25-57页 |
·主程序 | 第25-26页 |
·初始化模块 | 第26-27页 |
·接收和发送数据模块的实现 | 第27-29页 |
·网络芯片的操作 | 第27-28页 |
·发送函数操作 | 第28-29页 |
·TCP/IP协议的实现 | 第29-56页 |
·TCP/IP简介 | 第29-32页 |
·TCP/IP的产生 | 第29页 |
·TCP/IP层次结构及其与OSI七层体系结构的比较 | 第29-31页 |
·网络层 | 第30页 |
·传输层 | 第30页 |
·应用层 | 第30-31页 |
·TCP/IP协议的分层 | 第31-32页 |
·TCP/IP协议的封装及解析 | 第32页 |
·TCP/IP协议的选择及其程序流程 | 第32-34页 |
·TCP/IP协议的选择 | 第32-33页 |
·TCP/IP各层协议的实现流程 | 第33-34页 |
·链路层协议的实现 | 第34-35页 |
·接入方法 | 第34-35页 |
·帧格式 | 第35页 |
·地址解析协议ARP | 第35-38页 |
·ARP协议的必要性 | 第35页 |
·ARP协议的帧格式 | 第35-37页 |
·ARP协议的实现流程 | 第37-38页 |
·网际协议IP的实现 | 第38-41页 |
·控制报文协议ICMP | 第41-43页 |
·用户数据报UDP | 第43-50页 |
·应用层协议的实现 | 第50-55页 |
·Modbus协议简介 | 第50-51页 |
·MODBUS协议的实现 | 第51-55页 |
·TCP协议与UDP协议的比较 | 第55-56页 |
·TCP协议与UDP协议特点的比较 | 第55页 |
·TCP协议与UDP协议应用的比较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OPC服务器的设计 | 第57-69页 |
·OPC技术 | 第57-61页 |
·概述 | 第57-58页 |
·OPC技术的发展 | 第58-59页 |
·OLE技术 | 第58页 |
·开发OPC服务器的方法 | 第58页 |
·OPC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型 | 第58-59页 |
·OPC客户和OPC服务器的交互方式 | 第59页 |
·OPC数据存取(Data Access)规范 | 第59-61页 |
·OPC服务器的设计 | 第61-68页 |
·建立服务器框架 | 第61-65页 |
·具有接收网络数据功能的OPC服务器的实现 | 第65-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9-7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69页 |
·所做的工作 | 第69页 |
·不足与提高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