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矩形微通道内流动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5页
        1.2.1 微通道单相流动传热特性研究第17-21页
        1.2.2 微通道散热器结构设计与优化第21-25页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第25-26页
第二章 微通道流动传热模型的构建第26-36页
    2.1 微尺度流动传热简介第26页
    2.2 物理模型第26-27页
    2.3 数学模型第27-30页
        2.3.1 微通道划分第27页
        2.3.2 连续介质假设第27-28页
        2.3.3 物性参数设置第28-29页
        2.3.4 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第29-30页
    2.4 数值计算方法及模型验证第30-33页
        2.4.1 数值计算方法第30-31页
        2.4.2 网格无关性验证第31-32页
        2.4.3 数值模型可靠性验证第32-33页
    2.5 微通道流动传热性能评价第33-35页
        2.5.1 压降及摩擦阻力系数第33页
        2.5.2 对流换热系数及努塞尔数第33-34页
        2.5.3 摩擦因子、传热因子及评价因子第34-35页
    2.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不同截面结构的矩形微通道内流动传热特性研究第36-54页
    3.1 矩形微通道截面结构及相关参数设置第36-37页
    3.2 不同截面结构的矩形微通道内流动特性研究第37-42页
        3.2.1 通道水力直径对流动特性影响第37-38页
        3.2.2 截面高宽比对流动特性影响第38-42页
    3.3 不同截面结构的矩形微通道内传热特性研究第42-47页
        3.3.1 通道水力直径对传热特性影响第42-44页
        3.3.2 截面高宽比对传热特性影响第44-47页
    3.4 不同截面结构的矩形微通道综合性能评价第47-52页
        3.4.1 通道水力直径对微通道综合性能影响第47-48页
        3.4.2 截面高宽比对微通道综合性能影响第48-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不同凹槽结构的矩形微通道内流动传热特性研究第54-88页
    4.1 凹槽式矩形微通道结构及相关参数设置第54-55页
    4.2 不同凹槽深度的矩形微通道内流动传热特性研究第55-61页
        4.2.1 凹槽深度对流动特性影响第55-58页
        4.2.2 凹槽深度对传热特性影响第58-60页
        4.2.3 凹槽深度对微通道综合性能影响第60-61页
    4.3 不同凹槽宽度的矩形微通道内流动传热特性研究第61-67页
        4.3.1 凹槽宽度对流动特性影响第62-64页
        4.3.2 凹槽宽度对传热特性影响第64-66页
        4.3.3 凹槽宽度对微通道综合性能影响第66-67页
    4.4 不同凹槽间距的矩形微通道内流动传热特性研究第67-73页
        4.4.1 凹槽间距对流动特性影响第67-69页
        4.4.2 凹槽间距对传热特性影响第69-71页
        4.4.3 凹槽间距对微通道综合性能影响第71-73页
    4.5 不同凹槽数量的矩形微通道内流动传热特性研究第73-79页
        4.5.1 凹槽数量对流动特性影响第73-75页
        4.5.2 凹槽数量对传热特性影响第75-77页
        4.5.3 凹槽数量对微通道综合性能影响第77-79页
    4.6 不同凹槽布置方式的矩形微通道内流动传热特性研究第79-84页
        4.6.1 凹槽布置方式对流动特性影响第80-81页
        4.6.2 凹槽布置方式对传热特性影响第81-83页
        4.6.3 凹槽布置方式对微通道综合性能影响第83-84页
    4.7 本章小结第84-8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88-92页
    5.1 全文总结第88-90页
    5.2 主要创新点第90页
    5.3 不足与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致谢第96-9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8-9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TMN的IMS域网络管理系统
下一篇:灰色预测算法在物流园区需求预测中的应用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