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CONTENTS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课题来源及本文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概述 | 第20-33页 |
·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及劳动争议概述 | 第20-28页 |
·劳动关系 | 第20-21页 |
·劳动关系的概念 | 第20页 |
·劳动关系的特点 | 第20页 |
·加入WTO后我国劳动关系的基本趋势 | 第20-21页 |
·劳动合同 | 第21-23页 |
·劳动合同的概念 | 第21-22页 |
·劳动合同的特点 | 第22页 |
·当前劳动合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3页 |
·劳动争议 | 第23-28页 |
·劳动争议的概念 | 第23页 |
·劳动争议的特点 | 第23-24页 |
·劳动争议的现状 | 第24页 |
·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4-28页 |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概况 | 第28-31页 |
·我国现行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法规 | 第28页 |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 第28-29页 |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机构 | 第29-30页 |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规定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3-39页 |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立法滞后,配套法规不健全 | 第33页 |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法规中存在诸多不合理规定 | 第33-38页 |
·“一调一裁二审,仲裁前置”制度的设计不利于劳动争议的解决 | 第33-35页 |
·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制度存在问题 | 第35-37页 |
·劳动争议的界定范围过窄 | 第37页 |
·劳动争议的时效规定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建议 | 第39-53页 |
·国外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经验 | 第39-43页 |
·国外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主要内容 | 第39-42页 |
·国外劳动争议处理的两种模式 | 第42-43页 |
·国外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特点 | 第43页 |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建议 | 第43-47页 |
·调整我国劳动争议的范围及分类 | 第43页 |
·改革我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 第43-44页 |
·改革我国企业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 第44-45页 |
·改革我国企业劳动争议诉讼制度 | 第45-46页 |
·探索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 | 第46页 |
·改革先裁后审程序 | 第46-47页 |
·调整我国劳动基准 | 第47-48页 |
·充分发挥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作用 | 第48-52页 |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应准确识别劳动争议案件的性质 | 第48-50页 |
·充分发挥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作用 | 第50-52页 |
·充分发挥工会在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作用 | 第50-51页 |
·进一步发挥工会作用的设想 | 第51-52页 |
·加大劳动执法监督的力度,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强化我国企业劳动争议预防的思考 | 第53-59页 |
·充分发挥相关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 | 第53页 |
·企业预防劳动争议的管理措施 | 第53-55页 |
·企业领导者应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 第53-54页 |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 第54页 |
·构建企业民主化管理制度及员工沟通渠道 | 第54页 |
·加强劳动合同的管理 | 第54-55页 |
·劳动者职业道德的构建,有助于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 | 第55-58页 |
·加强法制建设,为劳动者基本职业道德的构建提供法律依据 | 第56页 |
·推进企业自身建设,为构建劳动者基本职业道德的目标而努力 | 第56-57页 |
·加强社会监督,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