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论文插图 | 第8-11页 |
论文表格 | 第11-13页 |
缩略语表 | 第13-14页 |
摘要 | 第14-16页 |
ABSTRACT | 第16-19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9-46页 |
§1.1 电致变色材料 | 第19-25页 |
·无机电致变色材料 | 第19-24页 |
·有机电致变色材料 | 第24-25页 |
§1.2 电致变色机理 | 第25-28页 |
·非晶态WO_3薄膜的电致变色机理 | 第25-28页 |
·晶态WO_3薄膜的电致变色机理 | 第28页 |
·有机电致变色薄膜的电致变色机理 | 第28页 |
§1.3 电致变色器件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 第28-34页 |
·电致变色器件的基本结构 | 第28-30页 |
·电致变色器件研究历史简单回顾 | 第30-32页 |
·电致变色器件的应用进展 | 第32-33页 |
·柔性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33-34页 |
§1.4 本文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的确定 | 第34-38页 |
·电致变色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34-35页 |
·溶胶-凝胶法在制备无机电致变色薄膜中的应用 | 第35-36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目标和内容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6页 |
第二章 WO_3-MoO_3混合溶胶的制备及其稳定性和成膜性研究 | 第46-63页 |
§2.1 引言 | 第4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6-50页 |
·柔性衬底及溶胶制备方法选择 | 第46-47页 |
·溶胶的制备 | 第47-49页 |
·薄膜的制备 | 第49-50页 |
§2.3 溶胶稳定性及成膜性研究 | 第50-61页 |
·WO_3溶胶稳定性和成膜性研究 | 第50-58页 |
·WO_3-MoO_3混合溶胶稳定性及成膜性能 | 第58-6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第三章 WO_3-MoO_3混合氧化物薄膜成分和结构研究 | 第63-76页 |
§3.1 引言 | 第6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3-64页 |
·薄膜的制备 | 第63页 |
·薄膜性能测试 | 第63-64页 |
§3.3 热处理过程中薄膜的成分及结构转变 | 第64-73页 |
·FT-IR分析 | 第64-66页 |
·TG-DTA分析 | 第66-68页 |
·XRD分析 | 第68-71页 |
·SEM分析 | 第71-73页 |
·能谱分析 | 第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第四章 WO_3-MoO_3混合氧化物薄膜电致变色性能及机理研究 | 第76-110页 |
§4.1 引言 | 第76-7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9-83页 |
·可见光透过率测试 | 第79-80页 |
·电化学特性测试 | 第80-81页 |
·透过率与电化学性能适时测试 | 第81-82页 |
·XPS分析 | 第82-83页 |
§4.3 WO_3-MoO_3混合氧化物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 第83-98页 |
·热处理温度对玻璃基WO_3-MoO_3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 | 第83-87页 |
·衬底材料对WO_3-MoO_3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 | 第87-91页 |
·薄膜厚度对塑料基WO_3-MoO_3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 | 第91-94页 |
·原子配比对塑料基WO_3-MoO_3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 | 第94-98页 |
§4.4 XPS分析WO_3-MoO_3薄膜的电致变色机理 | 第98-108页 |
·薄膜的XPS宽程扫描 | 第98-99页 |
·W_(4f)的XPS窄谱分析 | 第99-101页 |
·Mo_(3d)的XPS窄谱分析 | 第101-103页 |
·O_(1s)的XPS窄谱分析 | 第103-105页 |
·Li_(1s)的XPS窄谱分析 | 第105-106页 |
·薄膜价带分析 | 第106-10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0页 |
第五章 WO_3-MoO_3混合氧化物薄膜电致变色动力学研究 | 第110-122页 |
§5.1 引言 | 第110页 |
§5.2 WO_3-MoO_3薄膜电致变色动力学模型 | 第110-113页 |
·着色过程 | 第110-112页 |
·退色过程 | 第112-113页 |
§5.3 WO_3-MoO_3薄膜电致变色动力学特征 | 第113-119页 |
·不同扫描速度下WO_3-MoO_3/ITO/PET薄膜循环伏安曲线 | 第113-114页 |
·双电位阶跃下WO_3-MoO_3/ITO/PET薄膜的电色特征 | 第114-117页 |
·双电流阶跃下WO_3-MoO_3/ITO/PET薄膜的电色特征 | 第117-119页 |
·WO_3-MoO_3/ITO/PET薄膜的开路记忆时间 | 第11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2页 |
第六章 塑料基TiO_2对电极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 第122-144页 |
§6.1 引言 | 第122-123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23-124页 |
·溶胶制备 | 第123页 |
·薄膜制备 | 第123页 |
·性能测试 | 第123-124页 |
§6.3 浓度及环境湿度对TiO_2溶胶成膜性能的影响 | 第124-126页 |
·溶胶的形成过程及稳定化机理 | 第124-125页 |
·溶胶浓度对成膜性能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相对湿度对成膜性能的影响 | 第126页 |
§6.4 薄膜的结构特征 | 第126-131页 |
·FT-IR分析 | 第126-127页 |
·TG-DTA分析 | 第127-128页 |
·XRD分析 | 第128-129页 |
·SEM分析 | 第129-131页 |
§6.5 热处理温度对玻璃基TiO_2薄膜电色性能的影响 | 第131-135页 |
·循环伏安特性 | 第131-133页 |
·光学透过率 | 第133-134页 |
·电化学响应时间 | 第134-135页 |
§6.6 衬底材料对TiO_2薄膜电色性能的影响 | 第135-138页 |
·循环伏安曲线 | 第135-136页 |
·光学透过率 | 第136-137页 |
·电化学响应时间 | 第137-138页 |
§6.7 薄膜厚度对塑料基TiO2薄膜电色性能的影响 | 第138-141页 |
·循环伏安特征 | 第138-139页 |
·光学透过率 | 第139-140页 |
·电化学响应时间 | 第140-141页 |
§6.8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44页 |
第七章 PMMA-PC-LiClO_4凝胶电解质及柔性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 第144-161页 |
§7.1 引言 | 第144-145页 |
§7.2 PMMA-PC-LiClO_4凝胶电解质的制备与表征 | 第145-149页 |
·实验原理 | 第145-146页 |
·PMMA-PC-LiClO_4凝胶电解质的制备 | 第146-148页 |
·PMMA-PC-LiClO_4凝胶电解质室温电导率的测量 | 第148-149页 |
§7.3 PMMA-PC-LiClO_4凝胶电解质的性能 | 第149-154页 |
·LiClO_4/PC浓度与室温电导率之间的关系 | 第149-151页 |
·室温电导率与MMA单体含量之间的关系 | 第151-153页 |
·PMMA-PC-LiClO_4凝胶电解质可见光透过率 | 第153页 |
·PMMA-PC-LiClO_4凝胶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窗口 | 第153-154页 |
§7.4 柔性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组装及性能 | 第154-158页 |
·器件的组装 | 第154-155页 |
·光学调制性能 | 第155-156页 |
·循环伏安特征 | 第156页 |
·响应时间 | 第156-157页 |
·循环寿命 | 第157-158页 |
·器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8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58-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1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1-164页 |
§8.1 本文工作结论 | 第161-163页 |
§8.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63-164页 |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与专著编写情况 | 第164-166页 |
致谢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