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加强农民工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3页
 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研究的目的第11页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20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12-15页
     ·刘易斯(W.A.Lewis)的劳动力流动与两部门结构发展模型第12-13页
     ·费景汉(J.Fei)和拉尼斯(G.Ranis)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第13-14页
     ·托达罗(M.P.Todaro)关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理论第14-15页
     ·哈里斯(J.R.Arris)对托达罗模型的修正第15页
     ·斯塔克(Stark)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对贫困假说第15页
     ·乔根森(D.Jorgenson)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论述第15页
   ·国外职业技能培训理论研究第15-16页
     ·美国CBE模式:“宽专多能型”第16页
     ·德国“双元制”:职业技能培训的核心第16页
     ·英国GNVQ:整合职业技能培训与普通教育第16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16-19页
     ·对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第16-17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条件第17页
     ·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因素第17-18页
     ·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个人特征因素第18-19页
     ·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第19页
   ·对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评述第19页
   ·我国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第19-20页
 3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20-23页
   ·研究的思路第20-21页
   ·研究的方法第21页
     ·广泛收集资料第21页
     ·实证研究的方法第21页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21页
   ·技术践线第21-23页
第二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的关系第23-29页
 1 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与培训之间的关系第23-26页
   ·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第23-24页
     ·农民工素质偏低第23页
     ·政府对农民工培训力度不够第23-24页
     ·务工观念及其指导存在误区第24页
   ·培训对促进转移的重要作用第24-25页
     ·培训可从根本上改善劳动力素质第24-25页
     ·培训能破解“三农”的根本问题第25页
     ·培训有利于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第25页
   ·培训对国家发展大战略的影响第25-26页
 2 农村劳动力层次结构与培训之间的关系第26-27页
   ·农村劳动力的层次结构第26-27页
   ·劳动力层次结构与培训之间的关系第27页
 3 培训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27-29页
   ·培训可明显增加农民工工资收入第27-28页
   ·培训能直接为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第28-29页
第三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第29-34页
 1 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主要问题第29-31页
   ·参训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第29页
   ·培训的宣传力度不够第29-30页
   ·企业培训农民工意识淡薄第30页
   ·财政资金补助额度较低第30页
   ·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第30-31页
   ·培训与就业矛盾突出第31页
   ·农民务工没有形成自己的劳务品牌第31页
 2 农村劳动力培训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1-34页
   ·政府对劳动力培训认识不足第31-32页
   ·培训主管部门条块分割,培训效率差第32页
   ·培训内容单调,农民不愿意参加培训第32-34页
第四章 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的措施与对策第34-50页
 1 国外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的启示第34-37页
 2 我国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的措施第37-40页
   ·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第37页
   ·综合考虑,变“简单”为“复杂”第37-39页
     ·培训形式要多样化第37-38页
     ·培训对象要层次化第38页
     ·培训方法要多元化第38页
     ·培训内容要实用化第38页
     ·培训机制要市场化第38-39页
   ·多方结合,变“一赢”为“共赢”第39-40页
     ·培训和考证相结合第39页
     ·免费和收费相结合第39页
     ·培训和就业信息、维权服务相结合第39页
     ·农民工培训和农民工子女的培训、教育相结合第39-40页
 3 坚持“先培训后就业”、“优先录用受训人员”的用工原则第40-43页
   ·农民工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41页
   ·农民工培训的目标任务第41-42页
   ·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措施第42-43页
 4 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就地近转移第43-45页
   ·建立健全就业机制,改善农民工创业和就业环境第44页
   ·巩固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加强农民工精神文明建设第44-45页
   ·创新改革劳动工资制度,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第45页
   ·扩大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民工后顾之忧第45页
 5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第45-48页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第45-46页
   ·农村职业教育是培育一代新型农民的必经之路第46-48页
 6 “阳光工程”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第48-50页
结论与建议第50-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读《孽海花》与《吉姆爷》中的英雄形象
下一篇:中国15-18岁青少年服饰文化消费研究--以武汉市青少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