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和谐取向下农民工的现实困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践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前言第9-15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相关文献回顾第12-13页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13-15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分析框架的建立第15-31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20页
     ·农民工第15-17页
     ·农民工城市适融性第17-18页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第18页
     ·和谐取向与和谐城市第18-20页
   ·分析框架的建立第20-22页
     ·农民工与和谐城市的关联性第20-21页
     ·农民工困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第21页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城市的关联性第21-22页
   ·我国农民工相关政策的演变第22-26页
     ·限制阶段:建国初期至1977年第22-23页
     ·调整阶段:1978年至1989年第23-25页
     ·引导阶段:1990年至2002年第25页
     ·和谐阶段:2002年至今第25-26页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呈现第26-31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第27-28页
     ·加快产业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进路第28-29页
     ·统筹城乡协调科学发展的积极方式第29页
     ·维系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第29-31页
第二章 当前我国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国外视野第31-43页
   ·国内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第31-34页
     ·教育理念与教育导向仍未明晰第31-32页
     ·教育资源与教育管理亟待整合第32-33页
     ·教育主体与教育内容定位模糊第33-34页
     ·教育方法与教育途径尚待摸索第34页
     ·教育评估与教育机制基本缺乏第34页
   ·国外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第34-40页
     ·美国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第35-36页
     ·韩国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第36-37页
     ·日本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第37-39页
     ·印度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第39-40页
   ·国内外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与启示第40-43页
     ·坚持制度化改良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第41页
     ·注重政府与民间资源的直接介入参与第41-43页
第三章 和谐取向下当前农民工现实困境的实证剖析第43-53页
   ·农民工现实困境的调查说明第43-44页
   ·农民工现实困境的实证调查第44-47页
   ·农民工现实困境的主体表现第47-51页
     ·恋土与离土并存的矛盾心理第47-48页
     ·期盼性与事实性的相互矛盾第48-49页
     ·开放与封闭并存的思想困境第49页
     ·自信与自卑并存的心理冲突第49-50页
     ·自为与自觉行为的并存交替第50-51页
   ·农民工现实困境的基本特性第51-53页
     ·共同性第51页
     ·交替性第51-52页
     ·内隐性第52页
     ·复杂性第52-53页
第四章 和谐取向下当前农民工现实困境的归因分析第53-67页
   ·制度性归因第53-57页
     ·制度安排的失当第53-55页
     ·制度转型的影响第55-56页
     ·制度供给的不足第56-57页
   ·效应性归因第57-62页
     ·市场效应: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与区隔第57-59页
     ·循环效应:非平等群体互动中的刻板定势第59-60页
     ·心理效应: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认知冲突第60-61页
     ·交往效应: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网络的排挤第61-62页
     ·地缘效应:念乡情结与城市期望交融作用第62页
   ·群体性归因第62-67页
     ·自身素质的局限性第62-63页
     ·组织群体的无序性第63-64页
     ·政治意识的后进性第64-65页
     ·法制观念的淡薄性第65-67页
第五章 农民工现实困境的消解对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践第67-79页
   ·刚性实践:优化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第67-72页
     ·加快制度改良消除政策失误第67-69页
     ·提升法制进程构筑公正平台第69-70页
     ·注重舆论引导树立现代观念第70-72页
   ·柔性实践: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第72-79页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第72页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第72-74页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第74-76页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第76-78页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第78-79页
结束语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5页
附件一:调研问卷第85-88页
致谢第88-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奖励第89-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同法上的信赖利益研究--以富勒信赖利益理论为参照
下一篇:基于信息构建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