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1 引言 | 第14-30页 |
·禽白血病病毒简介 | 第14-15页 |
·病原学 | 第15-20页 |
·病毒的结构及基因组特性 | 第15-18页 |
·病毒的增殖及培养 | 第18-19页 |
·禽白血病的抗原性及组织嗜性 | 第19-20页 |
·流行病学 | 第20-22页 |
·宿主范围及感染特性 | 第20-21页 |
·传播方式及特性 | 第21-22页 |
·禽白血病的致肿瘤机制 | 第22-23页 |
·禽白血病的鉴别及诊断 | 第23-27页 |
·临床及剖检病变 | 第23-24页 |
·组织学变化 | 第24页 |
·实验室诊断 | 第24-27页 |
·禽白血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及防治 | 第27-28页 |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8-30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0-42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30-32页 |
·样品采集 | 第30页 |
·病料来源 | 第30页 |
·所用主要仪器、试剂和细胞 | 第30-32页 |
·仪器 | 第30-31页 |
·试剂 | 第31页 |
·病毒与细胞 | 第31-32页 |
·方法 | 第32-42页 |
·山东省部分地区禽白血病病原学与血清学调查 | 第32-34页 |
·样品处理 | 第32页 |
·ELISA 方法检测 | 第32-34页 |
·祖代、父母代、商品代蛋鸡的ALV-J 的分离鉴定 | 第34-40页 |
·病鸡外观剖检及组织学观察 | 第34页 |
·病料处理及细胞培养 | 第34页 |
·IFA 试验 | 第34页 |
·ELISA 试验 | 第34页 |
·PCR 检测 | 第34-36页 |
·gp85 序列分析 | 第36-39页 |
·病毒增殖与定量 | 第39页 |
·分离病毒的细胞培养特性 | 第39-40页 |
·TaqMan 荧光定量 PCR 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第40-42页 |
·引物与探针设计 | 第40页 |
·阳性标准品制备 | 第40页 |
·常规PCR | 第40-41页 |
·Real-time PCR 条件优化 | 第41页 |
·特异性与敏感性试验 | 第41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41页 |
·Real-time PCR 方法的应用 | 第41-4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2-59页 |
·山东省部分地区蛋鸡病原学与血清学调查 | 第42-43页 |
·ALV-J 的 ELISA 检测结果 | 第42页 |
·ALV- AB 的 ELISA 检测结果 | 第42-43页 |
·P27 抗原检测结果 | 第43页 |
·祖代、父母代、商品代蛋鸡血管瘤型ALV-J 的分离鉴定 | 第43-53页 |
·病鸡外观及剖检症状 | 第43-45页 |
·病鸡组织学病理变化 | 第45-46页 |
·IFA 鉴定结果 | 第46-47页 |
·ELISA 鉴定结果 | 第47-48页 |
·PCR 鉴定结果 | 第48页 |
·gp85 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48-51页 |
·病毒增殖与鉴定结果 | 第51-52页 |
·分离病毒细胞培养特性 | 第52-53页 |
·荧光定量 PCR 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第53-59页 |
·PCR 退火温度的确定 | 第53-54页 |
·Real-time PCR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4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4-55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55-56页 |
·特异性分析 | 第56页 |
·重复性分析 | 第56-57页 |
·临床样本的检测 | 第57页 |
·对病毒样品的检测 | 第57-59页 |
4 讨论 | 第59-65页 |
·山东省部分地区蛋鸡禽白血病病原学与血清学调查 | 第59-60页 |
·祖代、父母代、商品代蛋鸡血管瘤型 ALV-J 的分离鉴定 | 第60-63页 |
·病毒株的分离及亚群确定 | 第60-61页 |
·分离株 gp85 的变异及特异性分析 | 第61-62页 |
·分离株的复制学特性分析 | 第62-63页 |
·TaqMan 荧光定量 PCR 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第63-65页 |
5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论文情况 | 第73-74页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