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经济作物根际拮抗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 1 前言 | 第12-32页 |
|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 | 第13-22页 |
| ·PGPR 的定植 | 第13-15页 |
| ·PGPR 的生防机制 | 第15-19页 |
| ·抗生作用 | 第15-16页 |
| ·竞争作用 | 第16-17页 |
| ·诱导系统抗性 | 第17页 |
| ·产生水解酶 | 第17-18页 |
| ·信号干扰 | 第18页 |
| ·竞争营养和生态位 | 第18-19页 |
| ·捕食和寄生 | 第19页 |
| ·解毒作用 | 第19页 |
| ·干扰病原菌的活性、生存、萌发和孢子形成 | 第19页 |
| ·PGPR 的主要种类和应用 | 第19-22页 |
| ·假单胞菌 | 第20页 |
| ·芽孢杆菌 | 第20-21页 |
| ·多粘类芽孢杆菌 | 第21-22页 |
| ·放射土壤杆菌 | 第22页 |
| ·细菌的多样性研究 | 第22-29页 |
| ·表型多样性研究 | 第23-25页 |
| ·表型多样性传统指标 | 第23页 |
| ·数值分类法 | 第23-24页 |
| ·细胞脂肪酸分析 | 第24页 |
| ·全细胞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分析 | 第24-25页 |
| ·多位点酶电泳 | 第25页 |
| ·磷脂脂肪酸分析 | 第25页 |
| ·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5-29页 |
| ·RAPD 技术 | 第26-27页 |
| ·RFLP 技术 | 第27-28页 |
| ·AFLP 技术 | 第28-29页 |
| ·rep-PCR 指纹分析 | 第29页 |
|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 ·立题依据 | 第29-30页 |
|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9页 |
| ·材料 | 第32-35页 |
| ·供试菌株 | 第32-33页 |
| ·病原菌 | 第33页 |
| ·培养基 | 第33-34页 |
| ·生理生化试剂 | 第34页 |
| ·DNA 提取试剂 | 第34页 |
| ·DNA 扩增及酶切所用试剂 | 第34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试剂 | 第34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 ·方法 | 第35-39页 |
| ·抗菌谱及拮抗性能测定 | 第35页 |
| ·生理生化特征分析 | 第35页 |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5-39页 |
| ·DNA 提取 | 第35-36页 |
| ·DNA 的检测 | 第36页 |
| ·BOXAIR-PCR | 第36-37页 |
| ·16S rDNA PCR-RFLP | 第37-38页 |
| ·16S rDNA 序列分析 | 第38-3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9页 |
| ·抗菌谱测定及拮抗能力分析 | 第39-40页 |
| ·生理生化特征分析 | 第40-41页 |
| ·BOXAIR-PCR | 第41-42页 |
| ·16S rDNA PCR-RFLP 聚类分析 | 第42-47页 |
| ·16S rDNA 序列分析 | 第47-49页 |
| 4 讨论 | 第49-51页 |
| 5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62页 |
| 附录 | 第62-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