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 ·环己醇脱氢合成环己酮的生产概况 | 第8-9页 |
| ·有关催化原理及催化剂理论 | 第9-10页 |
| ·催化脱氢的一般理论 | 第9-10页 |
| ·环己醇在铜系催化剂上脱氢机理推测 | 第10页 |
| ·环己醇脱氢催化剂研制现状 | 第10-15页 |
| ·国内环己醇脱氢催化剂应用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环己醇脱氢催化剂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环己醇脱氢合成环己酮过程的副反应及其抑制方法 | 第15-17页 |
| ·环己醇脱氢的副反应 | 第15-17页 |
| ·抑制环己醇脱氢副反应产物方法 | 第17页 |
| ·环己醇催化脱氢制取环己酮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17-19页 |
| ·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概述 | 第19-20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来源和研究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2-28页 |
|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22页 |
|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22页 |
| ·环己醇脱氢Cu/ZrO2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2-24页 |
| ·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评价 | 第24-26页 |
| ·环己酮的合成操作步骤 | 第24-25页 |
| ·产物与催化剂的分离 | 第25页 |
| ·产物的分析 | 第25-26页 |
| ·催化剂表征条件 | 第26-28页 |
| ·比表面积(BET) | 第26页 |
| ·程序升温还原(TPR) | 第26页 |
| ·X射线衍射(XRD) | 第26页 |
| ·扫描电镜(SEM) | 第26页 |
| ·热重分析(TG) | 第26-28页 |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47页 |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8-32页 |
| ·催化剂制备过程的实验设计 | 第28-31页 |
| ·环己醇脱氢反应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1-32页 |
| ·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32-37页 |
| ·正交试验考察结果 | 第32-33页 |
| ·催化剂制备过程各单因素对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 | 第33-37页 |
| ·催化脱氢反应工艺条件选择的实验考察 | 第37-38页 |
| ·反应温度的选择 | 第37页 |
| ·反应压力的选择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页 |
| ·催化剂使用寿命性能实验考察 | 第38页 |
| ·小结 | 第38页 |
| ·追加实验 | 第38-40页 |
| ·改变pH值的单因素实验 | 第39页 |
| ·延长焙烧时间的单因素实验 | 第39页 |
| ·提高焙烧温度的单因素实验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页 |
| ·与工业催化剂比较实验 | 第40页 |
|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 第40-47页 |
| ·比表面积的表征结果 | 第40-41页 |
| ·程序升温还原(TPR)的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 ·X射线衍射(XRD)的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 ·扫描电镜(SEM)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 ·热重分析(TG)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