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的发育与群体性事件的化解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文章新意和难点 | 第13-15页 |
·新意 | 第13-14页 |
·难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公共领域的发育是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途径 | 第15-28页 |
·"公民不服从"视域下的群体性事件解析 | 第15-18页 |
·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及分类 | 第15-16页 |
·"公民不服从"视域下的群体性事件再审视 | 第16-18页 |
·公共领域理论概述 | 第18-23页 |
·公共领域的内涵 | 第19-20页 |
·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 | 第20-22页 |
·公共领域的功能 | 第22-23页 |
·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原因与化解途径探析 | 第23-28页 |
·公共领域缺位:群体性事件爆发的深层原因 | 第23-25页 |
·公共领域的发育: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途径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共领域的形成与发育状况 | 第28-32页 |
·我国对公共领域存在与否的理论之争 | 第28-29页 |
·我国公共领域的形成发育状况 | 第29-32页 |
·市场经济:公共领域发育的基础 | 第29-30页 |
·作为公共领域现实载体的民间组织发展 | 第30页 |
·公共舆论形成的传播媒介发展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公共领域发育视角下的我国群体性事件化解 | 第32-41页 |
·我国公共领域发育的路径选择 | 第32-33页 |
·我国公共领域发育的策略探索 | 第33-34页 |
·我国群体性事件化解的条件创设 | 第34-41页 |
·制度环境创设 | 第34-35页 |
·社会力量培植 | 第35-38页 |
·公民意识培养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