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引言第9-10页
第1章 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第10-16页
   ·什么是以人为本第10-13页
     ·以人为本中“人”的含义第10-11页
     ·以人为本中“本”的理解第11-12页
     ·以人为本的实质第12-13页
   ·以人为本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内容第13-16页
     ·以人为本思想的渊源第13页
     ·西方传统的人本思想第13-14页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第14-16页
第2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第16-38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第16-21页
     ·马克思主义的和谐观第16-17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酝酿和提出第17-19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第19-21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第21-25页
     ·制度保证: 民主法制第22页
     ·价值取向: 公平正义第22-23页
     ·道德基础: 诚信友爱第23-24页
     ·动力源泉: 充满活力第24页
     ·社会基础: 安定有序第24-25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历史关头的中国抉择第25-28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第25-28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国应对国际环境挑战的必然要求第28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第28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化与拓展第28-3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相辅相成的第29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第29-30页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第30-35页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论思想,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动力源泉第30-31页
     ·贯彻“五个统筹”,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第31-34页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方略的理论基础第34-35页
   ·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第35-38页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35页
     ·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第35-36页
     ·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第36-38页
第3章 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互动理念,促进现代化事业的发第38-49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双向互动的第38-4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互为前提和基础第38-39页
     ·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互相提升第39-4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政治和谐,为以人为本创造政治条件第40-42页
     ·提高党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第40-41页
     ·发挥基层党组织、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作用第41页
     ·建立村民自治委员会,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谐第41-42页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42页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和谐,为以人为本创造物质条件第42-45页
     ·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第42-43页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第43-45页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和谐文化,为以人为本创造精神条件第45-49页
     ·建设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第45-46页
     ·建设和谐文化,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第46-48页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以人为本精神条件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研究生履历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学背景下的《说文解字》
下一篇: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仿真分析与回弹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