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 ·选题的背景与缘由 | 第7-8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8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8-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8页 |
| ·论文框架 | 第8-10页 |
| 第二章 独立学院治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10-20页 |
| ·独立学院概念 | 第10-13页 |
| ·独立学院概念 | 第10-11页 |
| ·独立学院类型 | 第11-12页 |
| ·独立学院发展的意义 | 第12-13页 |
| ·大学治理结构概念 | 第13-15页 |
| ·治理 | 第13-14页 |
| ·大学治理 | 第14页 |
| ·大学治理结构 | 第14-15页 |
| ·治理结构理论综述 | 第15-20页 |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6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6-17页 |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7-19页 |
|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国内外同类高等学校治理结构介绍和借鉴之处 | 第20-36页 |
| ·国内公立高校治理结构 | 第20-24页 |
| ·我国公立大学的外部治理结构 | 第20-21页 |
| ·我国公立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 | 第21-24页 |
| ·国内民办高校治理结构 | 第24-25页 |
| ·国外高校治理结构 | 第25-33页 |
| ·美国 | 第25-27页 |
| ·英国 | 第27-28页 |
| ·日本 | 第28-30页 |
| ·法国 | 第30-32页 |
| ·德国 | 第32-33页 |
| ·国内外同等高校治理结构对独立学院治理结构的启示 | 第33-36页 |
| ·尊重学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行共同治理 | 第33-34页 |
| ·实行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分离,注重学术权力 | 第34页 |
| ·对校长素质要求较高,选任和制衡机制严格 | 第34页 |
| ·政府下放权力,在经费和法律法规上加以宏观调控 | 第34-35页 |
| ·引入社会中介机构,为提高学校办学质量起到很大作用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我国独立学院治理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 第36-52页 |
| ·独立学院出现治理问题的理论分析 | 第36-37页 |
| ·存在代理问题 | 第36页 |
| ·存在合同不完全问题 | 第36-37页 |
| ·独立学院治理结构的现状 | 第37-48页 |
| ·外部治理结构 | 第37-42页 |
| ·内部治理结构 | 第42-48页 |
| ·当前独立学院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 第48-52页 |
| ·政府宏观调控不完善 | 第48-49页 |
| ·社会参与独立学院不够 | 第49-50页 |
| ·独立学院董事会制度设立不科学,没有有效执行 | 第50页 |
| ·大部分独立学院没有设立监事会,没有起到监督作用 | 第50-51页 |
| ·教师和学生参与独立学院治理不充分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构建我国独立学院治理结构的思考 | 第52-60页 |
| ·影响独立学院治理结构的主要因素 | 第52-53页 |
| ·独立学院外部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 | 第53-54页 |
| ·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引入独立学院治理结构的可行性分析 | 第54-55页 |
|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结构的责权利配置及其模型 | 第55-58页 |
|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不足之处 | 第58-60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与展望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