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复合地基的定义与分类 | 第12-13页 |
·水泥搅拌工法及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 | 第13-16页 |
·概述 | 第13-14页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 | 第14页 |
·水泥土的加固机理 | 第14-16页 |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研究内容与进展 | 第16-21页 |
·承载力 | 第16-18页 |
·变形计算 | 第18-21页 |
·柔性基础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柔性基础复合地基概念 | 第21-22页 |
·柔性基础复合地基沉降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柔性基础复合地基侧向位移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6-27页 |
·本文研究的思路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柔性基础下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区沉降分析 | 第29-58页 |
·概述 | 第29页 |
·柔性基础下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工作机理 | 第29-33页 |
·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下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工作机理差异 | 第29-32页 |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 | 第32-33页 |
·复合地基中粉喷桩桩体的工程特性 | 第33-38页 |
·粉喷桩桩体水泥土的强度特性 | 第33-34页 |
·粉喷桩体水泥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特点 | 第34-37页 |
·粉喷桩桩体水泥土的变形模量 | 第37-38页 |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桩间土的工程特性 | 第38-41页 |
·柔性基础下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沉降组成 | 第41-42页 |
·加固区压缩量的计算 | 第42-56页 |
·位移模式的建立 | 第42-45页 |
·单元体的离散 | 第45-47页 |
·桩间土剪应力及桩侧剪应力 | 第47-48页 |
·桩侧摩阻力的修正 | 第48-51页 |
·桩、土单元底面正应力σ_(cj+1),及压缩量w_(cj)计算 | 第51-53页 |
·α_c的确定 | 第53-54页 |
·中性点z_m的确定 | 第54-55页 |
·加固区桩、土压缩量计算 | 第55-56页 |
·加固区桩、土压缩量计算步骤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桩体两端刺入深度及下卧层变形研究 | 第58-69页 |
·概述 | 第58-59页 |
·桩顶向上刺入深度计算 | 第59-63页 |
·桩端刺入下卧层深度计算 | 第63页 |
·下卧层变形计算 | 第63-65页 |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步骤 | 第65-66页 |
·算例分析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柔性基础下粉喷桩复合地基侧向变形研究 | 第69-86页 |
·概述 | 第69-71页 |
·粉喷桩复合地基侧向变形的基本原理 | 第71-72页 |
·复合地基侧向变形计算 | 第72-77页 |
·计算原理及基本假定 | 第72-73页 |
·单元体的离散及附加应力计算 | 第73-77页 |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侧向变形计算步骤 | 第77页 |
·算例分析 | 第77-84页 |
·坡脚位置的侧向变形特点 | 第78-80页 |
·路肩位置的侧向变形特点 | 第80-82页 |
·路基中心位置的侧向变形特点 | 第82-83页 |
·荷载的影响 | 第83-84页 |
·侧向位移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 第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柔性基础下粉喷桩复合地基原位试验 | 第86-100页 |
·工程概况与试验方案 | 第86-89页 |
·工程概况 | 第86页 |
·地质条件 | 第86-89页 |
·测试内容和方法 | 第89页 |
·载荷试验成果分析 | 第89-93页 |
·载荷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89-90页 |
·载荷试验曲线及分析 | 第90-93页 |
·原位测试成果分析 | 第93-98页 |
·沉降测试成果分析 | 第95-96页 |
·土压力测试成果分析 | 第96-98页 |
·计算对比 | 第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主要结论 | 第100-101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2页 |
附录 | 第112-11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