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采暖论文

用度日法分析气候变化对建筑采暖能耗的影响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一 前言第8-16页
   ·绪论第8页
   ·能耗模拟计算分析方法第8-11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1-13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3-1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二气候变化与建筑能耗第16-33页
   ·全球气候的变化第16-18页
   ·我国气候的变化第18-20页
     ·我国近2000年的气候变化第18-19页
     ·我国近百年的气候变化第19页
     ·我国近50年气候变化第19页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第19-20页
     ·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第20页
   ·我国的能源与建筑现状第20-22页
   ·我国建筑能耗状况第22-30页
     ·建筑能耗与能效基本情况第23页
     ·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第23-24页
     ·建筑物中各部分的能耗第24-26页
     ·我国住宅发展状况第26-28页
     ·住宅建筑能耗的构成第28-30页
   ·我国住宅节能潜力第30-31页
   ·小结第31-33页
三 典型城市的选择与度日分析第33-63页
   ·我国的气候特点第33页
   ·我国的建筑热工分区第33-35页
   ·不同热工分区下的住宅热环境状况第35-39页
     ·严寒和寒冷地区第35-36页
     ·夏热冬冷地区第36-37页
     ·夏热冬暖地区第37-39页
     ·温和地区第39页
   ·典型城市的选择第39-61页
     ·哈尔滨的平均温度及度日值第40-44页
     ·北京的平均温度及度日值第44-49页
     ·上海的平均温度及度日值第49-53页
     ·广州的平均温度及度日值第53-58页
     ·昆明的平均温度及度日值第58-61页
   ·各典型城市度日值的比较第61-62页
   ·小结第62-63页
四 典型城市的住宅采暖能耗分析第63-75页
   ·我国采暖地区气候特征第63-65页
   ·单位面积建筑采暖能耗第65-69页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第66-67页
     ·采暖耗煤量指标第67-69页
   ·住宅模型选择第69-73页
   ·采暖能耗预测第73页
   ·小结第73-75页
五 结论第75-77页
   ·结论第75-76页
   ·课题展望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附录第81-93页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的主要论文和参与的研究工作第81-93页
图表目录第93-97页
 图目录第93-96页
 表目录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IP协议的可视VOIP终端系统研究及设计
下一篇:网络课程设计的改进策略研究--以梅瑞尔“首要教学原理”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