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0 前言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质发展历史研究 | 第12-13页 |
·环境同位素在地下水中的应用研究 | 第13-16页 |
·水文地球化学模型研究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9-38页 |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19-28页 |
·地理位置 | 第19-20页 |
·气象 | 第20-24页 |
·水文 | 第24-26页 |
·地形地貌 | 第26-28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8-35页 |
·地层和岩性 | 第28-31页 |
·第四纪海侵 | 第31-33页 |
·沉积特征 | 第33-35页 |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35-38页 |
·地下水系统划分 | 第35-36页 |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 第36-38页 |
3 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 | 第38-46页 |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38-39页 |
·地下水化学成分特征 | 第39-41页 |
·各系统地下水化学成分特征 | 第39-40页 |
·地下水沿径流方向由陆向海的变化 | 第40-41页 |
·地下水化学类型 | 第41-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4 地层化学成分特征 | 第46-51页 |
·地下水与地层含盐量的关系 | 第46-48页 |
·地层化学成分随深度的变化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5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机制 | 第51-65页 |
·环境同位素的应用 | 第51-56页 |
·地下水补给来源 | 第52-55页 |
·地下水年龄测定 | 第55-56页 |
·海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 第56-58页 |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 第58-64页 |
·蒸发浓缩作用 | 第58-59页 |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 第59-60页 |
·溶解沉淀作用 | 第60-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