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提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0-16页 |
| 一. 研究缘由 | 第10-12页 |
| 二. 关注通识课程的文化问题 | 第12-14页 |
| 三.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四. 研究思路与问题 | 第14-16页 |
| 第二部分 大学通识课程课堂文化冲突现象 | 第16-35页 |
| 一. 大学通识课程课堂文化冲突分析框架 | 第16-17页 |
| (一) 教师与学生——课堂文化冲突的主体 | 第16-17页 |
| (二) 大学通识课堂的文化类层与内容维度 | 第17页 |
| 二. 走进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 第17-34页 |
| (一) 繁体字与简体字之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 第19-21页 |
| (二) 普通话与方言——文化的相对“社会地位” | 第21-25页 |
| (三) 网络文化与“另类元素”——主流文化与年轻人亚文化 | 第25-28页 |
| (四) 怎样看待汉字文化和字母文化的冲突?——学生之间的辩论 | 第28-31页 |
| (五) “哪怕变成一只昆虫,我也要找到自己的声音”——教师文化与社会规范文化 | 第31-34页 |
| 三. 课堂观察感受与思考 | 第34-35页 |
| 第三部分 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通识课程教学的效果分析 | 第35-46页 |
| 一. 教师的思考 | 第35-39页 |
| 二. 学生的观点 | 第39-44页 |
| 三. 研究者的反思 | 第44-46页 |
| 第四部分 我们需要怎样的通识教育课堂 | 第46-59页 |
| 一.在多元文化互动与冲突中理解与建构文化 | 第46-48页 |
| 二. 对传统、主流文化的守护 | 第48-51页 |
| 三.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 第51-53页 |
| 四. 教学方式和环境比教学内容更重要 | 第53-59页 |
| 附录 教师与学生访谈提纲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