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史、银行史论文

中国近代中央银行思想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导论第13-18页
 一、选题意义第13-14页
 二、创新点第14-15页
 三、关于研究时段和所用材料的说明第15-16页
 三、研究方法第16页
 四、研究概况第16-18页
第一章 肇始于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第18-35页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起源第18-23页
  一、早期中央银行形成的历史条件第18-19页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建立第19-22页
  三、中央银行产生的特点第22-23页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发展第23-25页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金融的紊乱第23页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推广第23-24页
  三、中央银行制度发展的原因第24-25页
  四、中央银行发展时期的特点第25页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完善第25-28页
  一、国家开始掌控中央银行第25-26页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第26-27页
  三、中央银行发展的新趋势第27-28页
 第四节 影响中央银行发展的重要理论第28-35页
  一、通货学派、银行学派和自由银行学派的观点第28-29页
  二、最后贷款人理论第29-32页
  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理论第32-33页
  四、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第33-35页
第二章 早期的国家银行思想第35-56页
 第一节 国家银行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第35-40页
  一、外部条件第35-38页
  二、内部条件第38-40页
 第二节 早期的兴办银行思想第40-45页
  一、社会舆论开始呼吁要兴办银行第40-42页
  二、洋务派官员和资产阶级改良派要求兴办银行第42-43页
  三、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创办第43-45页
 第三节 早期的国家银行思想第45-56页
  一、甲午战争以前的国家银行思想第45-48页
  二、甲午战争以后的国家银行思想第48-52页
  三、户部银行的创办第52-54页
  四、对早期国家银行思想的评价第54-56页
第三章 中央银行思想的发轫(1897—1912)第56-69页
 第一节 中央银行思想发轫的历史背景第56-61页
  一、中国银行业初具规模第56-57页
  二、混乱的货币制度第57-58页
  三、中央银行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第58-61页
 第二节 中央银行思想的确立第61-69页
  一、从户部银行至大清银行—中央银行思想的初步确立第61-64页
  二、张謇和梁启超的银行制度思想第64-67页
  三、中央银行思想在中国的初步应用—《厘定兑换纸币则例》第67-68页
  四、评述第68-69页
第四章 中央银行思想的发展(1912—1927)第69-104页
 第一节 中央银行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第69-81页
  一、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第69-72页
  二、中国银行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第72-73页
  三、更加混乱的货币流通第73-75页
  四、中央银行学说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第75-81页
 第二节 中央银行思想的发展第81-98页
  一、熊希龄的中央银行思想第81-83页
  二、周学熙的中央银行思想第83-84页
  三、梁启勋的中央银行思想第84-86页
  四、康有为的中央银行思想第86-88页
  五、梁启超的中央银行思想第88-91页
  六、陈锦涛的中央银行思想第91页
  七、马寅初早期的中央银行思想第91-94页
  八、宋子文的中央银行思想第94-96页
  九、吴鼎昌的中央银行思想第96-98页
 第三节 中央银行独立性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具体运用—中国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第98-104页
  一、反对财政部直辖第98-99页
  二、则例之争第99-104页
第五章 中央银行思想的成熟(1927—1937)第104-151页
 第一节 中央银行思想成熟的历史背景第104-108页
  一、金融业的发展第104-107页
  二、外国中央银行学说的进一步传播第107页
  三、出现大批精通中央银行思想的专家学者第107-108页
 第二节 中央银行理论的成熟第108-126页
  一、孙祖荫的中央银行比较论第108-115页
  二、梁钜文对中央银行效用、中央银行制度以及不兑现纸币的发行与回收等理论的阐述第115-120页
  三、陈天表对中央银行经营原则的阐述第120-121页
  四、崔小岑的中央银行理论第121-126页
 第三节 学者们对健全中央银行制度的看法第126-145页
  一、马寅初对中央银行的评价第127-133页
  二、徐钓溪驳中央银行国有论第133-134页
  三、梁钜文对健全中央银行制度的建议第134-136页
  四、吴其祥对健全中央银行的建议第136-137页
  五、吴承禧对中央银行的批评第137-138页
  六、陈天表对发挥中央银行作用的建议第138-142页
  七、崔小岑对健全中央银行制度的建议第142-143页
  八、林维英、余捷琼对中央银行改组的看法第143-145页
 第三节 中央银行立法的逐步完善第145-151页
  一、《中央银行条例》和《中央银行章程》等法规的制定第145-148页
  二、《中央银行法》等法规的制定第148-149页
  三、《中央准备银行法案》第149-151页
第六章 中央银行思想的进一步发展(1937—1949)第151-174页
 第一节 中央银行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第151-154页
  一、战时金融体制的建立第151页
  二、中央银行职能的完备第151-153页
  三、外国中央银行学说的进一步传播第153-154页
 第二节 中央银行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第154-163页
  一、战时的中央银行职能思想第154-157页
  二、主张建立美国式的中央银行制度第157-160页
  三、中央银行国有的主张开始占据主流第160-163页
 第三节 中央银行思想由传统走向现代第163-174页
  一、利率在社会经济调控中的重要作用第163-167页
  二、财政政策与中央银行的关系第167-169页
  三、中央银行的国际合作第169-171页
  四、中央银行的经营原则第171-174页
第七章 近代中央银行思想发展的特点与经验启示第174-180页
 第一节 近代中央银行思想发展的特点第174-177页
  一、现实落后于思想第174-175页
  二、是在吸收西方先进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第175-176页
  三、国人对中央银行思想的接受经历从单纯模仿外国到立足于中国实际的过程第176页
  四、具有明显的时代进步性第176-177页
 第二节 近代中央银行思想的经验启示第177-180页
  一、努力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制度的先进经验第177页
  二、切实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第177-178页
  三、中央银行必须摒弃一切营利行为第178页
  四、中央银行应注重运用间接调控手段第178-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184页
后记第184-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语音编码LPC参数提取的FPGA实现
下一篇: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