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2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6-25页 |
·陶瓷隔(蓄)热多孔材料的研究背景 | 第16页 |
·耐火纤维材料的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国内外对耐火纤维材料的导热系数研究 | 第17-21页 |
·蓄热体的研究背景 | 第21-23页 |
·国内外对蓄热式换热器的综合传热系数研究 | 第23-25页 |
·多孔材料传热特性的分形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8-32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第二章 分形维数的定义及测定方法 | 第32-46页 |
·分形维数的定义 | 第32-35页 |
·Hansdorff维数 | 第32-33页 |
·维数的其他定义 | 第33-35页 |
·分形维数的测定 | 第35-44页 |
·测定分形维数的基本方法 | 第35-40页 |
·盒维数 | 第40-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耐火纤维材料导热分形模型的建立及实验验证 | 第46-66页 |
·分形多孔材料的分形维数的测定 | 第46-51页 |
·耐火纤维材料分形维数的测定方法 | 第46-48页 |
·耐火纤维材料纵向剖面的分形维数的计算 | 第48-51页 |
·多孔材料的导热模型 | 第51-57页 |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的介绍 | 第57-60页 |
·实验装置的介绍 | 第58-59页 |
·实验方法的介绍 | 第59-60页 |
·导热模型的验证与分析 | 第60-66页 |
第四章 耐火纤维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计算与分析 | 第66-74页 |
·导热分形模型与传统模型的比较 | 第66-67页 |
·影响耐火纤维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的各类因素 | 第67-72页 |
·温度与耐火纤维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的关系 | 第67-68页 |
·纤维体积分率及分形维数与耐火纤维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的关系 | 第68-70页 |
·气相及固相导热系数与耐火纤维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的关系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导热分形模型在陶瓷蓄热多孔材料上的应用 | 第74-94页 |
·蓄热体的选择 | 第74-77页 |
·蓄热体材质的选择 | 第74-76页 |
·蓄热体形状的选择 | 第76-77页 |
·填充球蓄热体的结构描述 | 第77-83页 |
·填充球蓄热体纵向剖面的分形维数的测量 | 第78-82页 |
·填充球蓄热体纵向剖面的分形维数的测量结果的检验 | 第82-83页 |
·导热分形模型在蓄热体上的应用 | 第83-91页 |
·蓄热体综合传热系数的分形计算式 | 第83-85页 |
·蓄热体形状系数的定义 | 第85-86页 |
·蓄热体的传热系数的分形计算式的验证 | 第86-87页 |
·蓄热体的传热系数的计算结果 | 第87-91页 |
·小结 | 第91-94页 |
第六章 新型蓄热式换热器的设计和开发 | 第94-108页 |
·蓄热式换热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94-98页 |
·回转型蓄热式热交换器 | 第94-96页 |
·换向型蓄热式热交换器 | 第96-97页 |
·蓄热体颗粒移动型蓄热式热交换器 | 第97-98页 |
·换向型蓄热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方案说明 | 第98-103页 |
·原始数据 | 第98页 |
·换向型蓄热式热交换器的设计计算 | 第98-103页 |
·换向型蓄热式热交换器的设计实例 | 第103-105页 |
·原始资料 | 第103-104页 |
·换向型蓄热式换热器设计实例 | 第104-105页 |
·小结 | 第105-10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2页 |
·主要结论 | 第108-109页 |
·研究展望 | 第109-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8页 |
发表论文清单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