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 ·概述 | 第7页 |
| ·各规范对横向力的说明 | 第7-8页 |
| ·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 第8页 |
| ·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 第8-10页 |
| 第二章 产生小车行走偏斜力的几种原因 | 第10-24页 |
| ·各规范对由偏斜运动引起的水平侧向力的描述 | 第10-11页 |
| ·对于小车的偏斜力,目前使用的各个规范都由简单的公式求得 | 第10页 |
| ·我国的起重机设计规范 GB3811-83对“起重机偏斜运动时的水平侧向力P_s”的计算方法 | 第10-11页 |
| ·产生小车横向力的几种原因 | 第11-24页 |
| ·偏斜行走引起的水平轮作用力 | 第11-14页 |
| ·起重机械模型 | 第11-12页 |
| ·切向力与位移间的关系 | 第12-13页 |
| ·由偏斜行走引起的力 | 第13-14页 |
| ·偏斜角的计算 | 第14页 |
| ·偏心加速时引起的水平力 | 第14-15页 |
| ·轨道不平顺引起的水平力 | 第15-17页 |
| ·静态不平顺引起的偏斜力 | 第15-17页 |
| ·运动时不平顺引起的偏斜力 | 第17页 |
| ·小车蛇行引起的水平周期性加载 | 第17-19页 |
| ·λ的值 | 第19页 |
| ·频率f的值 | 第19页 |
| ·由钢丝绳相位差产生的力 | 第19-22页 |
| ·对钢丝绳的纵向振动力A_1 sin(w_1t+φ_1)的分析 | 第20-21页 |
| ·对钢丝绳的垂向振动力A_2 sin(w_2t+ψ_1)的分析 | 第21-22页 |
| ·两者合成的幅值 | 第22页 |
| ·两者的相位差φ_1-φ_2、ψ_1-ψ_2与由此产生的力 | 第22页 |
| ·上述各种力的比较与分析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ANSYS简介、建模及 ADAMS简介、建模 | 第24-37页 |
| ·ANSYS简介、建模 | 第24-31页 |
| ·有限元法简介 | 第24-26页 |
| ·有限元法的基本构架 | 第24-25页 |
|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 | 第25页 |
| ·有限元法的计算步骤 | 第25-26页 |
| ·ANSYS建模概述 | 第26-28页 |
| ·模型生成概述 | 第26页 |
| ·ANSYS中建模的典型步骤 | 第26-27页 |
| ·ANSYS中实体建模和直接生成的比较 | 第27-28页 |
| ·抓斗卸船机 ANSYS建模 | 第28-31页 |
| ·建模的简化 | 第28-29页 |
| ·卸船机 ANSYS模型说明 | 第29-30页 |
| ·卸船机模型中的材料属性 | 第30页 |
| ·卸船机模型中的全局坐标系的定义 | 第30页 |
| ·卸船机模型中的约束与耦合 | 第30-31页 |
| ·小车 ANSYS建模 | 第31页 |
| ·小车ANSYS模型说明 | 第31页 |
| ·小车模型中的约束与耦合 | 第31页 |
| ·ADAMS简介及小车横向力仿真建模 | 第31-37页 |
| ·建模方法介绍 | 第31-32页 |
| ·柔性体部件建模 | 第32-33页 |
| ·ADAMS柔性体理论 | 第32页 |
| ·ADAMS柔性体的建立 | 第32-33页 |
| ·利用 ANSYS与 ADAMS接口生成柔性体部件的典型步骤 | 第33页 |
| ·Bushing连接刚性系数的理论分析 | 第33-34页 |
| ·卸船机柔性体部件建模 | 第34-37页 |
| ·建立界面点(Interface Point或 Attachment Point) | 第34页 |
| ·生成模态中性文件(*.mnf文件) | 第34-35页 |
| ·ADAMS中生成柔性体部件 | 第35页 |
| ·柔性体模型的验证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大梁横向振动及各种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37-47页 |
| ·大梁横向振动数学模型 | 第37-39页 |
| ·各种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39-43页 |
| ·刚度 | 第39-41页 |
| ·小车横向刚度 | 第39-40页 |
| ·大梁的刚度 | 第40页 |
| ·钢丝绳的刚度 | 第40-41页 |
| ·等效质量 | 第41-42页 |
| ·整机钢结构在大梁前铰点横向摆动的等效质量 | 第41-42页 |
| ·钢丝绳的等效质量 | 第42页 |
| ·阻尼 | 第42-43页 |
| ·整机钢结构在大梁横向振动时的结构阻尼 | 第42-43页 |
| ·钢丝绳的阻尼 | 第43页 |
| ·大梁在 F(t)激励下的响应 | 第43-47页 |
| ·大梁在小车运行产生的水平脉冲力激励下的响应 | 第44-45页 |
| ·大梁在小车加速运行产生的水平恒力激励下的响应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仿真与实例数据 | 第47-50页 |
| ·仿真 | 第47-48页 |
| ·小车行走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 ·钢丝绳的纵向响应力 | 第48页 |
| ·实例数据与测试 | 第48-5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0页 |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论文以及有关科研项目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