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36页 |
·底泥污染及其危害 | 第13-19页 |
·底泥的成因、组成及作用 | 第13-14页 |
·底泥污染特征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底泥对上覆水体的二次污染 | 第17-19页 |
·底泥的处理处置方法 | 第19-25页 |
·原位控制技术 | 第20-22页 |
·移位控制技术 | 第22-25页 |
·厌氧消化工艺研究进展 | 第25-32页 |
·厌氧消化常用工艺 | 第25-27页 |
·厌氧消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第27-32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32-3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32-33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3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3-36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33-34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34-35页 |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第2章 受污染南湖底泥特征分析 | 第36-7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6-39页 |
·取样方法和位置 | 第36-38页 |
·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页 |
·表层底泥污染特征 | 第39-49页 |
·表层底泥中OM污染特征 | 第39-40页 |
·表层底泥氮污染特征 | 第40-42页 |
·表层底泥磷污染特征 | 第42-43页 |
·南湖表层底泥有机物、营养盐和其它湖泊相应指标比较 | 第43-44页 |
·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 | 第44-46页 |
·表层底泥各污染指标统计分析 | 第46-49页 |
·柱状底泥污染特征 | 第49-56页 |
·柱状底泥中OM污染特征 | 第49-50页 |
·柱状底泥氮污染特征 | 第50-52页 |
·柱状底泥磷污染特征 | 第52-53页 |
·柱状底泥各污染指标统计分析 | 第53-56页 |
·间隙水污染特征 | 第56-63页 |
·间隙水pH值特征 | 第56-57页 |
·间隙水氮污染特征 | 第57-59页 |
·间隙水磷污染特征 | 第59-60页 |
·间隙水各污染指标统计分析 | 第60-63页 |
·底泥污染评价 | 第63-68页 |
·有机污染评价 | 第63-64页 |
·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64-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3章 底泥批式厌氧发酵试验研究 | 第70-80页 |
·试验方案和测定方法 | 第70-73页 |
·试验装置 | 第70-71页 |
·试验方案 | 第71-73页 |
·分析方法 | 第73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3-77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73页 |
·讨论 | 第73-77页 |
·加大固体浓度对厌氧发酵的影响 | 第77-79页 |
·试验设计 | 第77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7-79页 |
·本章小节 | 第79-80页 |
第4章 底泥半连续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 第80-10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1-83页 |
·试验装置 | 第81-82页 |
·供试材料 | 第82页 |
·分析方法 | 第82-83页 |
·厌氧消化过程 | 第83-94页 |
·试验的启动 | 第83页 |
·运行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情况 | 第83-91页 |
·容积负荷对厌氧消化的影响 | 第91-94页 |
·厌氧消化动力学模型 | 第94-99页 |
·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94-95页 |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95-97页 |
·动力学参数的求解 | 第97-99页 |
·厌氧消化热能平衡分析 | 第99-101页 |
·厌氧消化耗热量分析 | 第99-100页 |
·厌氧消化产热量分析 | 第100页 |
·厌氧消化热能平衡分析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5章 底泥土地投放试验研究 | 第103-134页 |
·底泥土地投放可行性分析 | 第103-108页 |
·底泥土壤质地判别 | 第103-104页 |
·底泥的容重和孔隙度 | 第104-105页 |
·底泥主要养分含量 | 第105-106页 |
·底泥重金属含量 | 第106页 |
·其它影响土地投放的底泥指标含量 | 第106-107页 |
·底泥土地投放可行性总结 | 第107-10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8-110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108页 |
·试验设计 | 第108-109页 |
·分析方法 | 第109-110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10页 |
·底泥土地投放对作物的影响 | 第110-117页 |
·底泥土地投放对作物发芽率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底泥土地投放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底泥土地投放对白三叶草产量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底泥土地投放对小白菜Cd含量的影响 | 第113-117页 |
·底泥土地投放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117-124页 |
·底泥土地投放对土壤OM含量影响 | 第117-119页 |
·底泥土地投放对土壤氮、磷含量影响 | 第119-121页 |
·底泥土地投放对土壤Cd含量的影响 | 第121-124页 |
·底泥土地投放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24-129页 |
·底泥土地投放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124-126页 |
·底泥土地投放对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126-128页 |
·底泥土地投放对土壤C/N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底泥的施用量和施用年限推算 | 第129-132页 |
·根据重金属含量确定底泥施用量 | 第129-131页 |
·根据含氮量确定底泥施用量 | 第131页 |
·底泥施用年限 | 第131-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34-137页 |
·结论 | 第134-135页 |
·建议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