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金融反恐法的界定 | 第14-24页 |
一、金融反恐法的规制对象 | 第14-19页 |
(一) 恐怖主义融资的涵义 | 第14-15页 |
(二) 恐怖主义融资的方式 | 第15-17页 |
(三) 恐怖主义融资的危害 | 第17-19页 |
二、恐怖主义融资、洗钱、反洗钱法与金融反恐法的关系 | 第19-22页 |
三 本文对金融反恐法的界定 | 第22-24页 |
(一) 金融反恐法的定义 | 第22页 |
(二) 金融反恐法的宗旨 | 第22-23页 |
(三) 金融反恐法的体系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金融反恐法的正当性、质疑及其回应 | 第24-34页 |
一、金融反恐法的正当性 | 第24-27页 |
(一) 国际反恐斗争与金融反恐法的正当性 | 第24-25页 |
(二) 金融监管障碍与金融反恐法的正当性 | 第25-27页 |
二、对金融反恐法正当性的质疑 | 第27-29页 |
(一) 金融反恐实际效果不佳 | 第27-28页 |
(二) 金融反恐法的施行侵犯了某些国家的主权 | 第28-29页 |
(三) 金融反恐法是美元金融霸权的产物 | 第29页 |
三、本文对金融反恐法正当性质疑的回应 | 第29-34页 |
(一) 对“恐怖主义”缺乏统一的定义,并不妨碍金融反恐法在打击恐怖活动的行动中发挥重大作用 | 第29-30页 |
(二) 金融霸权利用金融反恐谋求私利,并不能否认金融反恐法的价值 | 第30-31页 |
(三) 设立金融反恐法,有利于创设本国的金融逻辑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国际金融反恐法措施、影响及其启示 | 第34-56页 |
一、金融反恐法的直接措施 | 第34-36页 |
(一) 将恐怖主义融资直接定义为犯罪 | 第34页 |
(二) 冻结、扣押、没收恐怖主义财产 | 第34-36页 |
二、金融反恐法的间接措施 | 第36-49页 |
(一) 划定金融机构的范围 | 第36-38页 |
(二) 加强信息披露 | 第38-40页 |
(三) 了解客户原则 | 第40-42页 |
(四) 谨慎调查 | 第42-45页 |
(五) 对替代通汇系统的监管 | 第45-47页 |
(六) 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 | 第47-48页 |
(七) 建立金融情报机构和金融数据库 | 第48-49页 |
三、金融反恐法实施的影响 | 第49-53页 |
(一) 正面影响 | 第49-51页 |
(二) 负面影响 | 第51-53页 |
四、国际金融反恐法运动的几点启示 | 第53-56页 |
(一) 尊重国家主权是金融反恐法的基础与保障 | 第53页 |
(二) 保护客户隐私是金融反恐法的价值追求 | 第53-54页 |
(三) 提高执法效率,降低金融机构负担,是金融反恐法的制度保障 | 第54-56页 |
第四章 中国金融反恐法之完善 | 第56-62页 |
一、中国完善金融反恐法的必要性 | 第56-57页 |
(一) 中国仍面临恐怖主义威胁 | 第56页 |
(二) 制定金融反恐法是对恐怖主义融资标本兼治的需求 | 第56-57页 |
(三) 制定金融反恐法是解决我国金融反恐斗争滞后问题的需要 | 第57页 |
(四) 我国金融市场资金流动秩序混乱,监管措施薄弱 | 第57页 |
二、中国金融反恐的立法实践及其缺陷 | 第57-59页 |
(一) 人民银行反洗钱职能不够明确 | 第58-59页 |
(二) 刑法上游犯罪涵盖面不够 | 第59页 |
(三) 金融机构涵盖面窄 | 第59页 |
三、中国金融反恐立法的完善 | 第59-62页 |
(一) 完善反洗钱法立法 | 第59页 |
(二) 建立独立的金融情报机构 | 第59-60页 |
(三) 增加交易报告的主体和内容,建立新的交易报告制度 | 第60-61页 |
(四) 完善实名开户制度,并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KYC规则和谨慎调查规程 | 第61页 |
(五) 尽快加入FATF,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