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5页 |
·土壤氮素 | 第10-14页 |
·土壤氮素的质量分数和来源 | 第10-11页 |
·土壤氮素的含量和形态 | 第11-12页 |
·土壤碱解氮测定方法概述 | 第12-14页 |
·土壤磷素 | 第14-20页 |
·土壤磷素的质量分数和来源 | 第14页 |
·土壤磷的含量和化学形态 | 第14-16页 |
·土壤速效磷测定方法概述 | 第16-19页 |
·土壤无机磷测定方法概述 | 第19-20页 |
·土壤有机质 | 第20-25页 |
·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和来源 | 第20-21页 |
·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 第21-22页 |
·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概述 | 第22-25页 |
2 测定森林暗棕壤碱解氮方法的比较研究 | 第25-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材料 | 第25页 |
·土壤主要化学性状的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的实施 | 第26-27页 |
·试验结果和讨论 | 第27-32页 |
·加和不加还原剂测定森林暗棕壤碱解氮含量精确度、准确度分析 | 第27页 |
·加和不加还原剂森林暗棕壤碱解氮测定与不同扩散时间的关系 | 第27-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测定森林暗棕壤速效磷方法的比较研究 | 第33-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材料 | 第33页 |
·土壤主要化学性状的测定方法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的实施 | 第34-35页 |
·试验结果和讨论 | 第35-45页 |
·氟化铵法、盐酸-硫酸法和碳酸氢钠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 第35页 |
·氟化铵法与盐酸-硫酸法和碳酸氢钠法进行回归分析 | 第35-37页 |
·森林暗棕壤的磷素形态分布 | 第37-40页 |
·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间的精确度 | 第40-42页 |
·各形态无机磷的相关分析 | 第42-43页 |
·土壤无机磷分级测定与速效磷含量间的相关分析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测定森林暗棕壤有机质方法的研究 | 第46-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页 |
·材料 | 第46页 |
·土壤主要化学性状的测定方法 | 第46页 |
·实验方法的实施 | 第46页 |
·试验结果和讨论 | 第46-51页 |
·土壤有机质各测定方法间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 第46-47页 |
·土壤有机质各测定方法间的相关分析 | 第47-48页 |
·土壤有机质各测定方法与全氮、全磷间的相关分析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68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