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9-20页 |
1 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背景 | 第9-10页 |
2 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意义 | 第10-12页 |
·产权改革有利于增强信用社服务“三农”的能力 | 第11页 |
·产权改革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真正形成产权激励和约束,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 第11页 |
·产权改革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防范和控制,帮助信用社从根本上清除历史积弊 | 第11-12页 |
·产权改革是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12页 |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20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我国信用社产权改革的进展及产权的现状 | 第20-26页 |
1 我国信用社产权变迁的历程 | 第20-22页 |
·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变迁的历程 | 第20-21页 |
·当前信用社产权改革的情况 | 第21-22页 |
2 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现状 | 第22-26页 |
·农村信用社的利益主体 | 第22页 |
·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现状的具体表现 | 第22-26页 |
第二章 我国信用社产权改革带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6-30页 |
1 各个利益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26页 |
2 所有权主体缺位 | 第26-27页 |
3 利益主体越位 | 第27页 |
4 组织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下 | 第27-28页 |
5 资本金不足和稳定性差 | 第28-29页 |
6 商业化倾向明显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目标模式和选择 | 第30-35页 |
1 我国信用社产权改革必须达到的三个基本目标 | 第30页 |
2 改革模式的具体选择 | 第30-35页 |
·选择改革模式必须因地制宜 | 第30-31页 |
·具体改革模式的选择 | 第31-35页 |
第四章 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应考虑的问题 | 第35-37页 |
1 明确公有资产的出资人,改变责、权、利不清的局面 | 第35页 |
2 构建多元投资主体 | 第35-36页 |
3 对农民股金的重新安排 | 第36页 |
4 避免产权改革中出现“内部人控制”和相关人员“道德风险” | 第36页 |
5 权衡历史包袱和现实可能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我国信用社产权改革的具体措施 | 第37-42页 |
1 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具体措施 | 第37-40页 |
·重新设置股权结构,明晰产权关系 | 第37-38页 |
·完善法人治理、落实管理责任的组织架构 | 第38-39页 |
·量化历年积累产权,明晰信用社自有资金的产权关系 | 第39页 |
·实施金股设置政策,增加国家和地方政府股权成份,解决历史包袱等一系列问题 | 第39-40页 |
2 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配套措施 | 第40-42页 |
·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强化对产权制度改革的保证措施 | 第40页 |
·落实各项政策,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