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课题来源 | 第9-1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基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研究 | 第11-13页 |
·基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研究 | 第13-14页 |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房地产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 | 第14-15页 |
·基于房地产预测方法的研究 | 第15-17页 |
·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研究 | 第19-44页 |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非均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 | 第19-20页 |
·宏观调控的理论概述 | 第20-21页 |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定义和类型 | 第21-22页 |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目标 | 第22页 |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 第22-23页 |
·第三轮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研究 | 第23-35页 |
·前两轮宏观调控的回顾 | 第23-27页 |
·本次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解读 | 第27-31页 |
·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主要途径和政策 | 第31-35页 |
·主要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分析 | 第35-41页 |
·《121号文件》的政策影响分析 | 第35-36页 |
·央行加息的影响分析 | 第36-39页 |
·“8.31”土地政策的影响分析 | 第39-40页 |
·《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的政策影响分析 | 第40-41页 |
·宏观调控下2005年全国房地产形势分析 | 第41-44页 |
·宏观调控下房地产市场的特征 | 第42-43页 |
·宏观调控效果总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宏观调控下的长沙房地产市场的分析 | 第44-70页 |
·长沙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4-47页 |
·长沙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背景 | 第44-45页 |
·长沙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宏观调控下长沙市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 第47-64页 |
·长沙新出台房地产政策 | 第47-48页 |
·宏观调控下长沙房地产市场供给分析 | 第48-52页 |
·宏观调控下房地产市场需求分析 | 第52-57页 |
·长沙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弹性分析 | 第57-58页 |
·长沙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分析 | 第58-64页 |
·宏观调控下长沙房地产市场的趋势分析 | 第64-69页 |
·商品房的价格将会上涨,但上涨幅度不一 | 第64-65页 |
·房地产开发融资渠道将呈多元化发展 | 第65-66页 |
·外来品牌开发商抢占长沙市场,加速长沙房地产行业的重新洗牌 | 第66-67页 |
·户型从面积型向功能型转变,“品质住宅”将成为房地产开发的重点 | 第67-68页 |
·类别墅流行 | 第68页 |
·外来投资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 第68页 |
·潜在需求将被激活,住宅需求旺盛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基于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的长沙房地产市场的分析与预测 | 第70-92页 |
·本文涉及到的主要灰色概念 | 第70-76页 |
·灰色生成 | 第70-73页 |
·灰色关联分析 | 第73-74页 |
·灰色系统模型 | 第74-76页 |
·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的建模原理 | 第76-80页 |
·基于多变量灰色预测的长沙商品房市场的分析 | 第80-90页 |
·长沙市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预测 | 第80-84页 |
·长沙市住宅商品房供应面积预测 | 第84-85页 |
·长沙市商品房价格预测 | 第85-87页 |
·长沙房地产宏观效果分析 | 第87-89页 |
·长沙住宅房地产市场未来五年发展预测 | 第89-90页 |
·小结 | 第90-92页 |
第五章 宏观调控下长沙房地产市场发展对策与建议 | 第92-100页 |
·针对银行的建议 | 第92-94页 |
·加强房地产金融的有效监管,维护房地产金融秩序 | 第92-93页 |
·完善个人住房贷款保险体系 | 第93页 |
·发挥金融优势,为房地产商提供多元融资渠道 | 第93-94页 |
·针对政府 | 第94-99页 |
·加快二手房市场建设,引导住房梯度消费 | 第94-95页 |
·加强土地的宏观调控,完善土地供应制度 | 第95页 |
·加快建立并完善预警预报系统,加速房地产信息化建设 | 第95-96页 |
·调整商品房结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 第96-98页 |
·重视品牌建设,建立新型的房地产管理体制 | 第98-99页 |
·针对开发商 | 第99-10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 第100-101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