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坝集中渗漏温度场探测模型及数值实验
前言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堤坝渗漏探测方法概况 | 第12-17页 |
·温度探测渗漏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温度探漏相近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1-29页 |
第二章 温度场探漏的原理与方法 | 第29-44页 |
·堤坝温度分布特征 | 第29-31页 |
·温度场示踪原理 | 第31-32页 |
·温度场探测集中渗漏的方法 | 第32-43页 |
·正分析 | 第32-33页 |
·反问题 | 第33-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稳定温度场探测堤坝渗漏 | 第44-65页 |
·岩土体稳态热传导模型 | 第44-55页 |
·面状集中渗漏探测模型 | 第44-51页 |
·圆柱状渗漏通道热传导模型 | 第51-55页 |
·反分析 | 第55-57页 |
·一维面状集中渗漏 | 第55-56页 |
·二维面状模型 | 第56页 |
·柱状渗漏通道温度场反演 | 第56-57页 |
·数值实验 | 第57-59页 |
·工程应用 | 第59-64页 |
·修正模型 | 第59-60页 |
·工程应用实例 | 第60-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瞬态温度场探测集中渗漏 | 第65-86页 |
·热传导模型 | 第65-80页 |
·一维面状有限大传热模型 | 第65-73页 |
·二维面状瞬态传热模型 | 第73-77页 |
·圆柱状集中渗漏瞬态传热模型 | 第77-80页 |
·反分析 | 第80页 |
·数值实验 | 第80-84页 |
·数值模拟 | 第81-83页 |
·反分析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考虑渗流的集中渗漏温度场探测 | 第86-100页 |
·常渗流作用下的传热模型 | 第86-90页 |
·一般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86-87页 |
·面状集中渗漏稳态问题 | 第87-88页 |
·圆柱渗漏简化边值后的解析解 | 第88-89页 |
·回归分析 | 第89-90页 |
·数值实验 | 第90-99页 |
·一维面状稳态模型 | 第90-93页 |
·圆柱集中渗漏通道 | 第93-99页 |
·本章小节 | 第99-100页 |
第六章 基于数值优化的温度探漏 | 第100-114页 |
·传热模型 | 第101-103页 |
·浸润线和渗出点的确定 | 第103页 |
·温度探漏数值优化方法 | 第103-109页 |
·渗流场与温度场的理论相似 | 第109-111页 |
·生死单元应用及网格自适应剖分 | 第111-112页 |
·数值计算的流程 | 第112页 |
·本章小节 | 第112-114页 |
第七章 温度场探漏仿真模型初步 | 第114-129页 |
·仿真边界条件 | 第114-117页 |
·动态多耦合研究 | 第117-119页 |
·建立三维模型 | 第119-120页 |
·多通道探测 | 第120-125页 |
·探测数据的修正 | 第125-126页 |
·专家系统的建立 | 第126-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29-131页 |
·全文总结 | 第129-130页 |
·研究展望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0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0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