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锦屏山森林公园的植被生态恢复与优化发展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1页
   ·自然植被第10页
   ·森林植被第10-11页
   ·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第11页
   ·森林公园第11-14页
     ·森林公园的概念第12页
     ·森林公园发展现状第12-14页
   ·退化生境的森林重建与恢复第14-21页
     ·理论基础第14-17页
     ·方法第17-19页
     ·恢复技术第19-21页
第二章 锦屏山省级森林公园自然状况调查第21-32页
   ·区域自然现状第21-27页
     ·连云港自然概况第21-22页
     ·人类活动及其与植被、自然环境演变的相互关系第22页
     ·连云港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趋势第22页
     ·连云港市植物资源第22-27页
   ·锦屏山森林公园自然概况第27-32页
     ·区位与交通状况第27页
     ·锦屏山地质地貌第27-29页
     ·立地条件第29-32页
第三章 锦屏山省级森林公园植被调查与景观分析第32-53页
   ·植物种类及区系第32-35页
     ·区系特征第32-33页
     ·种类第33-34页
     ·分布特征第34-35页
   ·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第35-40页
     ·赤松(Pinus densiflora)林第36页
     ·黑松(Pinus thunbergii)林第36-37页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第37页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第37页
     ·次生落叶阔叶林第37-40页
   ·年龄结构第40-41页
   ·演替规律第41-42页
   ·森林景观组成结构与特征第42-45页
     ·森林景观要素分类第42-43页
     ·森林景观要素组成结构与特征分析第43-45页
   ·景观动态变化第45-51页
   ·锦屏山森林现存问题第51-53页
     ·优势树种单一,病虫危害严重第51页
     ·林分总体质量不高,生物多样性低第51页
     ·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第51-52页
     ·人为因素影响,植被退化严重第52-53页
第四章 锦屏山省级森林公园植被生态恢复方案第53-76页
   ·树种规划第53-62页
     ·树种规划原则第53-55页
     ·树种选择方案第55-59页
     ·树种配置方案第59-61页
     ·保证树体成活,尽快恢复森林景观的技术与方法第61-62页
   ·林相规划第62-76页
     ·中心区林相规划第65-66页
     ·西北区林相规划第66-68页
     ·西南区林相规划第68-71页
     ·东北区林相规划第71-73页
     ·东南区林相规划第73-74页
     ·孔望山、刘志洲山林相规划第74-76页
第五章 锦屏山省级森林公园景观生态功能规划对策第76-84页
   ·功能区划的原则第76-77页
     ·自然保护优先原则第76页
     ·维护生态完整性,实现生态功能最优第76页
     ·在生态功能最优的前提下寻求社会功能的最大发挥第76页
     ·兼顾社会经济因素原则第76-77页
   ·锦屏山森林公园的景观、功能区划第77-82页
     ·锦屏山森林公园的发展目标第77-78页
     ·锦屏山森林公园的景观、功能区划方案第78-82页
   ·道路规划第82-84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84-86页
   ·结论第84页
   ·讨论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木类木材表面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Web的中小学课程资源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