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言 | 第7-11页 |
第一部分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概念及其演变过程 | 第11-18页 |
一、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概念 | 第11-15页 |
(一) 对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第11-12页 |
(二) 刑事缺席审判应当具备刑事诉讼条件 | 第12-14页 |
(三) 刑事缺席审判应当遵守的审理原则 | 第14-15页 |
(四) 刑事缺席审判不会必然导致对缺席者不利的结果 | 第15页 |
二、缺席审判制度的演变过程 | 第15-18页 |
第二部分 国外刑事缺席审判缺席的立法、司法状况 | 第18-24页 |
一、法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 第18-20页 |
二、美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 第20-21页 |
三、日本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 第21-22页 |
四、德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 第22页 |
五、其他国家的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 第22-24页 |
第三部分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4-31页 |
一、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有关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等情形的处理 | 第24-26页 |
(一) 在侦查阶段的规定 | 第24-25页 |
(二) 审查起诉阶段的规定 | 第25页 |
(三) 审判阶段的规定 | 第25-26页 |
二、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一) 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规定的不足之处 | 第26-28页 |
(二) 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处理规定的不足之处 | 第28-31页 |
第四部分 我国确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1-41页 |
一、确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必要性 | 第31-34页 |
(一) 确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需要 | 第31-32页 |
(二) 确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是打击恐怖分子,开展国际合作的需要 | 第32-33页 |
(三) 确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是实现诉讼公正的需要 | 第33-34页 |
(四) 确立缺席审判制度是教育公民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需要 | 第34页 |
二、设置刑事缺席审判的缺席可行性 | 第34-41页 |
(一) 在刑事实体上,没有处罚对象并不会影响刑罚的正常实施 | 第34-36页 |
(二) 在刑事诉讼程序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缺席审判不会影响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 | 第36-38页 |
(三) 刑事缺席审判在法理上符合人们对于追求正义的基本要求 | 第38-39页 |
(四) 审判实践证明刑事缺席审判在我国是可行的 | 第39-41页 |
第五部分 关于构建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初步设想 | 第41-54页 |
一、刑事缺席审判适用对象及其适用情形 | 第41-46页 |
(一) 刑事缺席审判对象 | 第41-42页 |
(二) 刑事缺席审判的适用情形 | 第42-46页 |
二、构建刑事缺席审判的程序 | 第46-50页 |
(一) 刑事缺席审判的审查起诉的程序 | 第46-47页 |
(二) 刑事缺席审判案件的庭前审查程序 | 第47-48页 |
(三) 刑事缺席审判案件的开庭审理程序 | 第48-49页 |
(四) 刑事缺席审判案件的执行程序 | 第49-50页 |
三、刑事缺席审判案件的救济权利 | 第50-54页 |
(一) 合理设计刑事缺席审判中的辩护权 | 第50-52页 |
(二) 赋予被告人的近亲属的上诉权以及被告人的异议权 | 第52-53页 |
(三) 一定情形下给予被告人关照的义务 | 第53-54页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详细摘要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