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范围 | 第10-11页 |
·厦门港的建设和发展 | 第10页 |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已有研究成果介绍 | 第11-12页 |
·本文所要作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第2章 厦门港及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第13-22页 |
·厦门港水域概况 | 第13-16页 |
·地理位置 | 第13页 |
·水文气象条件 | 第13-14页 |
·泊位和码头概况 | 第14-16页 |
·主要的助航标志 | 第16-17页 |
·主要的碍航物 | 第17页 |
·主要水道 | 第17-18页 |
·厦门港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现状 | 第18-22页 |
·管理机构与管理法规 | 第18-19页 |
·管理方式和设施 | 第19-20页 |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第3章 厦门港历史事故统计与分析 | 第22-33页 |
·事故的空间分布 | 第22-27页 |
·事故的等级分布 | 第22-24页 |
·事故的种类分布 | 第24页 |
·事故的地理分布 | 第24-25页 |
·事故种类的地理分布 | 第25-27页 |
·事故的时间分布 | 第27-28页 |
·事故的月分布统计 | 第27-28页 |
·事故发案时间统计 | 第28页 |
·不同水域的事故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28-31页 |
·关联度分析的数学原理 | 第29页 |
·厦门港各水域事故关联度分析 | 第29-31页 |
·事故统计和分析结果 | 第31-33页 |
第4章 厦门港发展趋势及其对水上交通安全的影响 | 第33-48页 |
·厦门港总体规划 | 第33-36页 |
·规划的背景 | 第33-34页 |
·规划的主要原则 | 第34页 |
·厦门港的性质 | 第34页 |
·厦门港各主要港区功能定位 | 第34-36页 |
·规划的近期(2006-2010年)实施计划 | 第36页 |
·厦门港口吞吐量及到港船舶艘次历史统计 | 第36-42页 |
·厦门港吞吐量历史统计 | 第36-37页 |
·厦门港到港船舶艘次历史统计 | 第37-38页 |
·厦门港吞吐量和到港船舶数量的三次指数平滑预测 | 第38-42页 |
·交通断面实态观测统计数据 | 第42-45页 |
·交通断面实态观测的目的 | 第42页 |
·交通断面实态观测数据及其分析 | 第42-45页 |
·厦门港的发展给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提出的新问题 | 第45-48页 |
·港口发展显著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各方面情况 | 第45-47页 |
·交通安全管理现状与港口发展的不协调 | 第47-48页 |
第5章 厦门港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 第48-57页 |
·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简介 | 第48-49页 |
·海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 第48-49页 |
·交通部对海事系统提出的要求 | 第49页 |
·提高厦门港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思路 | 第49-51页 |
·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对立统一 | 第50页 |
·注重管理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 第50页 |
·强化法制意识 | 第50页 |
·找准安全工作重点并做好防患工作 | 第50-51页 |
·建立有效的事故善后机制 | 第51页 |
·安全工作的基础在于基层 | 第51页 |
·对厦门港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议 | 第51-57页 |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交通组织功能的定位和落实 | 第51-52页 |
·逐步消除船舶交通管理系统雷达监控盲区 | 第52-53页 |
·交通管理系统重点监管对象的确立 | 第53页 |
·建立重大事故和灾难的处理预案 | 第53-54页 |
·加强对小型客船的管理力度 | 第54页 |
·加快VTS中心的办公自动化建设 | 第54-55页 |
·提高巡航能力 | 第55页 |
·改善通航条件 | 第55页 |
·依法解决渔船、运沙船占用航道的问题 | 第55-56页 |
·其他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