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思想下的师生管理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6页 |
引言 | 第6-7页 |
文献综述 | 第7-9页 |
一、中国古代对于“仁爱”的论述 | 第7页 |
二、国外心理学家对爱的理论研究 | 第7-8页 |
三、国外有关爱的教育的研究 | 第8页 |
四、我国与爱的教育相关的研究 | 第8-9页 |
第一章 爱的教育的理论 | 第9-23页 |
第一节 爱的理论对爱的教育的启示 | 第9-13页 |
一、伦理学、心理学爱的理论对爱的教育的启示 | 第9-11页 |
二、中国古代“仁”的思想对爱的教育的启发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爱的教育的内涵和性质 | 第13-17页 |
一、爱的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 | 第13页 |
二、爱的教育作为教育目的 | 第13-15页 |
三、爱的教育作为手段 | 第15页 |
四、爱的教育的性质 | 第15-17页 |
第三节 爱的教育的必要性 | 第17-20页 |
一、人的发展需要爱的教育 | 第17-18页 |
二、社会需要爱的教育 | 第18页 |
三、教育的发展需要爱的教育 | 第18-20页 |
第四节 爱的教育在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 第20-23页 |
一、实验目的 | 第20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三、实验过程 | 第21-22页 |
四、实验结果 | 第22页 |
五、结论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师生管理视角中爱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 第23-30页 |
第一节 管理视角中教师爱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一、需要得不到满足 | 第23-24页 |
二、管理中没有让教师认识到爱对教育的巨大作用 | 第24-25页 |
三、教师有爱学生之心却不会知道爱学生的方式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管理视角中对学生爱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 第26-30页 |
一、管理中对学生爱的缺失 | 第26-28页 |
二、管理中对学生爱的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爱的教育思想下的学校管理 | 第30-44页 |
第一节 教育思想与学校管理的关系 | 第30-31页 |
一、教育思想蕴含学校管理的目标 | 第30页 |
二、教育思想决定学校管理的特征 | 第30页 |
三、教育思想调控学校管理的内容 | 第30页 |
四、教育思想表征学校管理的有序性 | 第30-31页 |
五、教育思想成为学校管理的评估依据 | 第31页 |
第二节 爱的教育思想下的教师管理 | 第31-36页 |
一、尽量满足教师的需要 | 第31-32页 |
二、树立教师爱的教育的思想 | 第32-34页 |
三、应当教会教师爱学生正确的方法 | 第34-36页 |
第三节 爱的教育思想下的学生管理 | 第36-41页 |
一、课堂教学民主化 | 第36页 |
二、注重情感投入,以得到“以爱换心”的效果 | 第36-37页 |
三、爱的教育理念下的学生评价 | 第37-41页 |
第四节 爱的教育理念下的学生爱心培养 | 第41-44页 |
一、寓爱心教育于教学中 | 第41页 |
二、用制度促进爱心培养 | 第41-42页 |
三、爱的教育的目标 | 第42-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