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网络环境下数据传输性能测试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5页
   ·课题研究意义第9-10页
     ·网络数据传输性能测试性能测试的种类第9页
     ·网络数据传输性能测试的作用及其意义第9-10页
   ·网络数据传输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和现状第10-12页
     ·网络数据传输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第10-11页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2-14页
   ·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第14-15页
第2章 网络数据传输性能测试的指标分析第15-21页
   ·网络数据传输性能测试测量内容第15页
   ·包行为方面的性能指标第15-19页
   ·路由行为第19页
   ·系统行为方面的性能指标第19-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网络数据传输性能测试方法研究第21-34页
   ·测量方法第21-26页
     ·包行为测量的内容第21-22页
     ·包延迟组成第22-23页
     ·往返延迟测量方法第23-24页
     ·单向延迟测量方法第24-25页
     ·往返包丢失测量方法第25页
     ·单向包丢失测量方法第25-26页
   ·模型方法第26-33页
     ·传统的业务流模型建模方法第26-28页
     ·自相似模型第28-29页
     ·传统模型下传输流的实现第29-30页
     ·自相似流的实现第30-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网络延迟的测试方法第34-42页
   ·关于多媒体通信双方主机时钟的一些术语第34-35页
   ·测量网络延迟的技术思路第35-36页
   ·估计通信双方主机时钟的相对偏差第36-38页
     ·Paxson 的算法第36-37页
     ·修正的算法第37-38页
   ·检测时钟产生调节的方法第38-39页
   ·估计相对时钟扭曲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5章 网络性能测试环境的构建及实现第42-59页
   ·系统测试环境的总体框架第42-44页
   ·系统通信模型的建立第44-45页
   ·系统数据测量与记录模块第45-46页
   ·本系统软件设计环境第46-51页
     ·套接字工作原理第46-47页
     ·软件编写中采用的Winsock API 函数特点第47-49页
     ·本次软件编写采用的delphi 语言优点第49-51页
   ·客户端软件设计过程第51-58页
     ·TCP 协议的分组包实际运行状态及设计过程第51-53页
     ·UDP 协议的分组包实际运行状态及设计过程第53-55页
     ·UDP 协议的分组包实际运行状态及设计过程第55-57页
     ·测量往返延迟与路由集合实际运行情况及设计过程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6章 实际测试中数据处理规则第59-63页
   ·测量数据处理第59-60页
     ·线路误差估算第59-60页
   ·包丢失对包延迟分布特征的影响第60页
   ·固有延迟的发生比例与包丢失的关系第60-61页
   ·包丢失与TCP 吞吐量的关系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束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拟内窥镜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三角形样条划分的目标识别性能预测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