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 第1-20页 |
·问题的引入 | 第10-13页 |
·研究地方财政风险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范围 | 第14-18页 |
·研究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 | 第14-17页 |
·研究的方法与范围 | 第17-18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创新点 | 第18-20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8-19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财政风险理论 | 第20-35页 |
·风险与不确定性 | 第20-22页 |
·不确定性概念 | 第20-21页 |
·不确定性的产生 | 第21页 |
·不确定性的分类 | 第21-22页 |
·现代风险理论 | 第22-25页 |
·客观风险理论 | 第23页 |
·主观风险理论 | 第23-24页 |
·两种理论的互补性 | 第24-25页 |
·财政风险:相关文献的综述 | 第25-35页 |
·国外财政风险研究综述 | 第25-29页 |
·国内财政风险研究综述 | 第29-35页 |
3 地方财政风险再认识与分析评估框架 | 第35-50页 |
·财政风险的再认识 | 第35-41页 |
·关于财政风险的定义 | 第35-36页 |
·关于政府双重主体假定 | 第36-37页 |
·关于财政风险的确认 | 第37-38页 |
·关于财政风险的特点 | 第38-39页 |
·需要澄清的几个理论问题 | 第39-41页 |
·地方财政风险特殊性 | 第41-46页 |
·地方财政风险的定义和内涵 | 第41页 |
·地方财政风险的特点 | 第41-43页 |
·地方财政风险的转嫁方式 | 第43-44页 |
·地方财政风险体系及其传导机制 | 第44-46页 |
·地方财政风险分析评估框架 | 第46-50页 |
·分析评估理论工具及分析评估因素选取 | 第46-48页 |
·分析评估因素选取 | 第48页 |
·地方财政风险分析评估框架设计 | 第48-50页 |
4 地方财政风险形成机理的经济分析:政府经济关系、制度策略角度 | 第50-62页 |
·政府经济行为偏好分析 | 第50-52页 |
·公有产权的不可分性与预算软约束 | 第50-51页 |
·政府的短期财政成本最小化偏好 | 第51-52页 |
·政府经济行为偏好所产生的激励结构分析 | 第52-56页 |
·上一级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条件下的下级地方政府担保分析 | 第53-54页 |
·地方政府担保下的企业投资与“窗口融资”分析 | 第54-56页 |
·渐进转型的外部性与政府财政成本分析 | 第56-58页 |
·转型期政府“时间赎买”策略与财政成本 | 第58-62页 |
5 地方财政风险形成机理的经济分析:财政制度设计及财政运行角度 | 第62-72页 |
·财政体制设计与地方财政风险 | 第62-68页 |
·政府间财政分权的博弈分析 | 第62-64页 |
·政府间财政分权的博弈及现行财政体制的制度经济学诠释 | 第64-66页 |
·目前财政体制对地方财政风险的影响分析 | 第66-68页 |
·地方财政运行与地方财政风险 | 第68-72页 |
·财政运行中各种风险之间关系及传导机制 | 第68-69页 |
·地方财政运行中的收入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 第69-71页 |
·地方财政运行中支出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 第71-72页 |
6 地方财政风险形成机理的经济分析:经济运行角度 | 第72-87页 |
·国有企业运营与地方财政风险 | 第72-74页 |
·政企不分形成的地方财政风险 | 第72-73页 |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导致的财政风险 | 第73-74页 |
·金融运行与地方财政风险 | 第74-78页 |
·金融制度安排与财政风险 | 第74-76页 |
·金融风险处置策略与财政风险 | 第76-77页 |
·地方金融运行中源于地方政府干预的财政成本 | 第77-78页 |
·社会保障体系与地方财政风险 | 第78-81页 |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缺陷导致的社会保障风险 | 第78-79页 |
·社会保障财政风险的具体表现 | 第79-81页 |
·粮食流通领域与地方财政风险 | 第81-83页 |
·粮食补贴体制存在缺陷形成的财政风险 | 第81-82页 |
·财政补贴资金拨补滞留影响了粮食企业的运营 | 第82-83页 |
·压库促销工作困难使粮食企业亏损严重 | 第83页 |
·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增大构成的财政风险 | 第83页 |
·财政投融资体制与地方财政风险 | 第83-87页 |
·财政投融资运作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83-85页 |
·财政投融资运作风险的具体形式 | 第85-87页 |
7 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87-109页 |
·地方债务与资源配置 | 第87-93页 |
·资源配置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 | 第88-91页 |
·地方政府债务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 第91-93页 |
·债务与收入分配 | 第93-101页 |
·地方债务存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 第94-97页 |
·地方或有债务的清偿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 | 第97-101页 |
·地方债务与经济稳定增长 | 第101-109页 |
·经济稳定增长的意义 | 第101-102页 |
·经济稳定增长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 | 第102-105页 |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 | 第105-109页 |
8 地方财政风险的防范:政府、市场及经济运行角度 | 第109-120页 |
·明确和规范市场与政府的职能 | 第109-112页 |
·转换政府经济职能,提高决策能力和服务效率,引入市场机制 | 第110页 |
·转变政府职能作用,调整政府支出范围 | 第110-112页 |
·其它配套措施 | 第112-120页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 第112-113页 |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 第113-115页 |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第115-117页 |
·加快粮食流通领域的改革 | 第117-120页 |
9 地方财政风险的防范:财政管理角度 | 第120-148页 |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 第120-129页 |
·完善政府间财政关系,改进现行分税制 | 第120-121页 |
·完善地方税体系,培养地方稳定财源 | 第121-124页 |
·严格财政支出改革,规范支出管理 | 第124-126页 |
·完善转移支付体系,提高均等化转移支付的比重 | 第126-127页 |
·改进地方政府财政投融资制度 | 第127-129页 |
·改进地方政府债务发行体制 | 第129-133页 |
·地方债务融资制度原则 | 第130-131页 |
·地方债务融资制度的构成 | 第131页 |
·对地方债务融资制度的监督管理 | 第131-133页 |
·地方财政风险的预算管理 | 第133-139页 |
·管理财政风险的方法 | 第133-134页 |
·地方财政风险管理的思路 | 第134页 |
·增加地方财政风险透明度 | 第134-136页 |
·编制地方政府债务预算 | 第136-137页 |
·利用市场机制解决和减少财政风险 | 第137-139页 |
·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 | 第139-148页 |
·国内外有关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及评述 | 第139-141页 |
·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的困难性 | 第141-142页 |
·地方财政风险预警目标和指标选择 | 第142-14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48-152页 |
后记 | 第152-15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