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道传输继电保护信息技术规范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9-18页 |
| 1.1 继电保护 | 第10-13页 |
| 1.1.1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和纵联保护 | 第10-11页 |
| 1.1.2 继电保护信号的传输通道 | 第11-13页 |
| 1.2 光纤保护通道的应用 | 第13-17页 |
| 1.2.1 国内外现状 | 第13页 |
| 1.2.2 光纤保护通道的应用方式 | 第13-16页 |
| 1.2.3 光纤保护通道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继电保护与电力光纤通信 | 第18-33页 |
| 2.1 保护信号对传输性能的要求 | 第18-19页 |
| 2.2 电力光纤通信 | 第19-26页 |
| 2.2.1 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传输体制 | 第19-20页 |
| 2.2.2 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结构 | 第20-21页 |
| 2.2.3 网络保护 | 第21-26页 |
| 2.3 电力光纤通信网络性能指标 | 第26-32页 |
| 2.3.1 时延特性 | 第26-27页 |
| 2.3.2 误码特性 | 第27-29页 |
| 2.3.3 抖动特性 | 第29-31页 |
| 2.3.4 漂移特性 | 第31-3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光纤保护通道测试 | 第33-47页 |
| 3.1 测试环境 | 第33-40页 |
| 3.1.1 保护装置和仪器仪表 | 第33-36页 |
| 3.1.2 选用的测试网络模型 | 第36-37页 |
| 3.1.3 测试方法的提出 | 第37-40页 |
| 3.2 时延的测试 | 第40-41页 |
| 3.2.1 单个光板时延的测试 | 第40页 |
| 3.2.2 交叉连接时延的测试 | 第40页 |
| 3.2.3 链路时延的测试 | 第40-41页 |
| 3.2.4 复用光纤保护通道时延的测试 | 第41页 |
| 3.3 误码的测试 | 第41-44页 |
| 3.3.1 光路加压测试 | 第42-43页 |
| 3.3.2 光路加衰减测试 | 第43-44页 |
| 3.3.3 误码门限值的测试 | 第44页 |
| 3.4 抖动漂移的测试 | 第44-45页 |
| 3.5 保护倒换的测试 | 第45-46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光纤保护通道性能的研究 | 第47-74页 |
| 4.1 时延的测试结果和分析 | 第47-51页 |
| 4.1.1 时延测试结果 | 第47-50页 |
| 4.1.2 时延的计算与分析 | 第50-51页 |
| 4.1.3 通道时延性能的设计方案 | 第51页 |
| 4.2 误码的测试结果和分析 | 第51-62页 |
| 4.2.1 误码测试结果 | 第51-59页 |
| 4.2.2 误码的计算与分析 | 第59-61页 |
| 4.2.3 通道误码性能指标 | 第61-62页 |
| 4.3 抖动漂移的测试结果和分析 | 第62-66页 |
| 4.3.1 抖动和漂移测试结果 | 第62-66页 |
| 4.3.2 通道抖动漂移性能测试结论 | 第66页 |
| 4.4 保护倒换的测试结果和分析 | 第66-70页 |
| 4.4.1 各种倒换方式测试结果 | 第66-69页 |
| 4.4.2 保护倒换测试结论 | 第69-70页 |
| 4.5 通道误码性能的仿真 | 第70-73页 |
| 4.5.1 算法 | 第71-72页 |
| 4.5.2 模块界面 | 第72-73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4-76页 |
| 附录: 专业术语缩写中英文对照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