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建筑设计工具的发展研究

第1章 设计工具研究的意义第1-20页
   ·设计工具第11-14页
     ·设计工具的含义第11-12页
       ·设计第11-12页
       ·工具第12页
     ·建筑设计工具第12-13页
     ·设计工具发展的特殊性第13-14页
   ·设计工具的研究媒介第14-18页
     ·设计图解第14-15页
     ·设计图解在设计过程中的角色第15-18页
       ·概念层面第15-16页
       ·操作层面第16-18页
   ·设计图解的结构与设计工具的分类第18-20页
     ·设计图解的结构第18页
     ·设计工具的分类第18页
     ·图解在研究中的作用第18-20页
第2章 建筑设计工具发展背景的三次变化第20-28页
   ·以建造实物为对象的设计工作第20-23页
     ·设计工作的方式第20-23页
     ·图解的特点与设计工具的任务第23页
   ·以设计信息的实物载体为对象的设计工作第23-25页
     ·设计工作的方式第23-24页
     ·图解的特点与设计工具的任务第24-25页
   ·以设计信息的数字化载体为对象的设计工作第25-28页
     ·设计工作的方式第25页
     ·图解的特点与设计工具的任务第25-26页
     ·设计工具分类的变化第26-28页
附表A 主要建筑设计工具的使用与演变时间年表第28-31页
附表B 主要建筑设计工具的使用与演变(起讫)时间年表第31-32页
第3章 图解元素的构建工具第32-48页
   ·线描工具第32-36页
     ·线描工具的影响因素第32页
     ·线描工具的发展第32-36页
       ·线条形式复杂化的需求第32-33页
       ·线宽的变化第33页
       ·线条明度与色彩的变化第33-34页
       ·虚线的出现第34-36页
   ·涂彩工具第36-42页
     ·涂彩工具的影响因素第36-37页
     ·涂彩工具的发展第37-42页
       ·面和色彩的造型观念第37-38页
       ·空间性色彩的实践第38-39页
       ·白色与国际式风格第39-40页
       ·对现代主义的发展与反思第40-42页
   ·实体模拟工具第42-48页
     ·实体模拟工具的影响因素第42-43页
     ·实体模拟工具的发展第43-48页
       ·设计模型的出现第43-44页
       ·空间绘图法与印刷术的影响第44-45页
       ·新艺术运动与加泰兰现代主义第45-47页
       ·包豪斯的出现与技术的大发展第47-48页
第4章 图解元素的组织工具第48-61页
   ·尺寸度量工具第48-52页
     ·建筑度量尺度的变化第48-50页
       ·以身为度第48-49页
       ·米制的全球化与“模度”第49-50页
     ·矩和三角尺第50-52页
       ·矩第50-51页
       ·三角尺第51-52页
   ·定位定向工具第52-61页
     ·定位工具第53-57页
       ·中国的手绘网格第53页
       ·西方的手绘网格第53-54页
       ·类型化的网格建筑设计法第54-55页
       ·模数网格设计法第55-56页
       ·网格设计法的新发展第56-57页
     ·定向工具第57-61页
       ·罗盘经第58-59页
       ·测影仪第59-60页
       ·星盘第60-61页
第5章 1980年代以后的数字化设计工具第61-74页
   ·非数字化设计工具的数字化整合第61-63页
     ·线描和涂彩工具的整合第61-62页
     ·实体模拟工具的整合第62-63页
     ·度量与定位工具的整合第63页
   ·动画设计模式第63-67页
     ·数字化时代之前的动画思想第63-65页
       ·视觉艺术中的动画思想第63-64页
       ·四维空间与“视差”第64-65页
     ·数字化时代的动画设计模式第65-67页
       ·动画表现技术第65-66页
       ·“生成设计法”第66-67页
   ·参数化设计模式第67-71页
     ·数字化时代之前的参数化思想第67-68页
     ·数字化时代的参数化设计模式第68-71页
       ·参数化造型程序第68-69页
       ·感知内容的空间化第69-71页
   ·设计与建造同步协调模式第71-74页
     ·设计与建造的同步协调思想第71-72页
     ·设计与建造的同步协调模式第72-74页
       ·制造业设计工具的引用第72-73页
       ·“虚拟建筑”工具第73-74页
第6章 1980年代以后非数字化设计工具第74-80页
   ·时代的局限与发展的契机第74-76页
     ·时代的局限第74页
     ·发展的契机第74-76页
   ·形制的发展与角色的变化第76-80页
     ·形制的发展第76-77页
       ·与信息转换功能的内部结合第76页
       ·与信息转换设备的外部连接第76-77页
     ·角色的变化第77-80页
       ·在创造性工作中的使用第77页
       ·对主观性设计内容的表达第77-78页
       ·在“建构”设计方式中的发展第78-80页
第7章 设计工具发展的规律性第80-86页
   ·设计工具的作用环节第80页
   ·设计工具发挥作用的组织系统第80-81页
     ·生产过程的组织第81页
     ·使用过程的组织第81页
   ·设计工具的发展模式第81-83页
     ·发明与改进第82页
     ·引用与操作第82-83页
   ·结语:对当前设计工具的认识第83-86页
致谢第86-87页
附表C 设计工具的生产和组织系统对设计思想需求的回应第87-90页
附表D 建筑设计工具的发展与生产过程组织的关系第90-91页
附表E 建筑设计工具的发展与使用过程组织的关系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图片索引第95-101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青年女性体质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尊尼获加视觉传播的商业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