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管理系统内耗分析及治理研究--深圳市赛格集团内耗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的动因及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5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全文总体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关于内耗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7-53页 |
·关于内耗的涵义 | 第17-19页 |
·内耗的一般定义 | 第17页 |
·系统理论中的内耗论述 | 第17-18页 |
·企业内耗的一般定义 | 第18-19页 |
·本文关于内耗的定义 | 第19页 |
·关于内耗产生原因的主要论点分析 | 第19-25页 |
·系统理论 | 第19-20页 |
·产权理论 | 第20-21页 |
·企业文化理论 | 第21-22页 |
·多元因素理论 | 第22-25页 |
·关于内耗类型的划分 | 第25-27页 |
·关于内耗治理的对策 | 第27-31页 |
·产权理论 | 第28页 |
·领导科学理论 | 第28-31页 |
·关于企业内耗治理的主要理论依据 | 第31-52页 |
·产权制度与权力理论 | 第31-36页 |
·协作理论 | 第36-39页 |
·组织结构理论 | 第39-43页 |
·企业(组织)文化理论 | 第43-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企业内耗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53-78页 |
·内耗源起 | 第53页 |
·内耗与竞争、冲突的比较 | 第53-55页 |
·内耗的特征 | 第55-57页 |
·内耗本身的特征 | 第55-56页 |
·热衷于内耗者的特征 | 第56-57页 |
·内耗的层次、规模、多样性与客观性 | 第57-59页 |
·不同层次的内耗 | 第57-58页 |
·不同规模的内耗 | 第58页 |
·内耗的多样性与客观性 | 第58-59页 |
·企业内耗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63页 |
·企业内耗的作用机理 | 第59-60页 |
·企业内耗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 第60-63页 |
·内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负效应 | 第63-66页 |
·中外企业管理模式的文化透视 | 第66-68页 |
·国有企业内耗成因 | 第68-70页 |
·产权安排 | 第68-69页 |
·治理结构 | 第69页 |
·权力系统 | 第69页 |
·监管体系 | 第69-70页 |
·企业管理的基本矛盾分析 | 第70-73页 |
·封闭与开放的矛盾 | 第70-71页 |
·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 | 第71-72页 |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矛盾 | 第72页 |
·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矛盾 | 第72-73页 |
·系统负效应与企业内耗 | 第73-77页 |
·负效应的普遍性 | 第74-75页 |
·负效应的结构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企业常见内耗的机理分析及测度 | 第78-104页 |
·企业分配过程中的内耗生成机理 | 第78-81页 |
·个体贡献的相对性及其认识的非客观性 | 第78页 |
·分配公平的相对性及其认识的非客观性 | 第78-79页 |
·分配不公及个体的不满导致的内耗 | 第79-81页 |
·企业价值链形成过程中的内耗机理及测度 | 第81-87页 |
·企业价值链形成过程与内耗 | 第81-85页 |
·基于目标偏离的内耗测度 | 第85-87页 |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内耗机理及测度 | 第87-91页 |
·个体作用机理与群体内耗测度 | 第87-89页 |
·基于降低内耗的人力资源管理 | 第89-91页 |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内耗案例分析 | 第91-103页 |
·背景 | 第91-92页 |
·人力资源考核回顾 | 第92-93页 |
·考核指标与程序设计 | 第93-96页 |
·运算结果及其应用 | 第96-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内耗治理与管理体制建设 | 第104-122页 |
·治理企业内耗的基本思路 | 第104-106页 |
·从源头上入手治理内耗 | 第104-105页 |
·从特征上入手治理内耗 | 第105-106页 |
·从根本性因素入手治理内耗 | 第106页 |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 第106-110页 |
·合于天道,创新企业管理体制 | 第106-108页 |
·客户至上,建立倒金字塔结构 | 第108-109页 |
·以人为本,培育学习型组织 | 第109-110页 |
·建立合理的业务流程 | 第110-113页 |
·流程与制度及责任 | 第110-111页 |
·流程的核心是责任 | 第111-112页 |
·流程的基础是文化 | 第112-113页 |
·六西格玛管理在治理企业内耗中的应用 | 第113-117页 |
·六西格玛管理的内涵 | 第113-114页 |
·六西格玛管理的流程改进 | 第114-115页 |
·六西格玛管理的哲学精神 | 第115-116页 |
·六西格玛管理与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 | 第116-117页 |
·赛格三星公司六西格玛管理案例 | 第117-121页 |
·背景 | 第118页 |
·做法 | 第118-120页 |
·效果 | 第120-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六章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内耗治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 第122-143页 |
·企业文化理念 | 第122-129页 |
·树立三种观念 | 第122-124页 |
·强化三种意识 | 第124-125页 |
·培养三种精神 | 第125-127页 |
·做好三个正确对待 | 第127-128页 |
·遵循三条准则 | 第128-129页 |
·国企领导人的人文底线 | 第129-132页 |
·认识规律,自觉遵从 | 第129-130页 |
·尊重制度,带头守法 | 第130-131页 |
·顺其自然,共享利益 | 第131页 |
·自我修练,不断超越 | 第131-132页 |
·企业文化整合 | 第132-137页 |
·改革、发展与稳定的文化整合 | 第132-134页 |
·母子公司及并购企业的文化整合 | 第134-135页 |
·有效竞争与信任管理的文化整合 | 第135-136页 |
·个人差异与团队协作的文化整合 | 第136-137页 |
·企业哲学观 | 第137-142页 |
·中庸之道 | 第137-141页 |
·阴阳太极 | 第141-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142-143页 |
第七章 实证研究 | 第143-163页 |
·赛格集团简介 | 第143-146页 |
·治理内耗工程的实施背景及意义 | 第146-148页 |
·治理内耗工程的主要措施及做法 | 第148-160页 |
·主要效果 | 第160-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162-163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63-165页 |
·全文总结 | 第163-164页 |
·研究展望 | 第164-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2页 |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项目 | 第172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著作 | 第172-173页 |
致谢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