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现代山地居住区山水特色形态构成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2页
图表目录第12-18页
1 绪论第18-26页
   ·论文选题第18-21页
     ·选题背景第18-19页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9-20页
     ·论文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第20页
     ·课题研究状况第20-21页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21-26页
     ·理论基础第21-23页
     ·研究方法第23-24页
     ·论文工作框架第24-26页
2 传统人居山水文化与现代山水城市理论第26-38页
   ·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第26-28页
     ·传统山水哲学思想第26-27页
     ·传统山水审美观第27页
     ·传统宗教山水观第27-28页
   ·以传统山水文化为基础的风水理论第28-34页
     ·风水理论概述第28-29页
     ·风水理论中环境构成因子第29-30页
     ·传统人居环境的理想风水格局第30-32页
     ·风水模式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启示第32-34页
   ·现代山水城市理论第34-38页
     ·山水城市理论的提出第34-35页
     ·山水城市的构想第35页
     ·山水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第35-38页
3 山地居住区特性及形态构成要素分析第38-48页
   ·山地居住区的特性第38-42页
     ·独特的场所特性第38-39页
     ·与环境结合的空间特性第39页
     ·灵活多变的布局形式第39-41页
     ·复杂的工程技术要求第41-42页
   ·形态构成要素的系统法分析第42-48页
     ·形态构成要素的组成第42-43页
     ·系统观点的引入第43-46页
     ·系统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的应用第46-48页
4 “山”要素与现代山地居住区形态第48-88页
   ·“山”要素分析第48-53页
     ·山地与自然第48-49页
     ·山地与建筑第49-52页
     ·山地与人第52-53页
   ·坡底空间与居住区形态第53-64页
     ·坡底的空间特质第53-55页
     ·平面布局形态第55-60页
     ·剖面布局形态第60-64页
   ·坡中空间与居住区形态第64-71页
     ·坡中的空间特质第64-65页
     ·平面布局形态第65-70页
     ·剖面布局形态第70-71页
   ·坡顶空间与居住区形态第71-79页
     ·坡顶的空间特质第71-73页
     ·平面布局形态第73-75页
     ·剖面布局形态第75-76页
     ·形态的景观美学要求与观景功能作用第76-79页
   ·建筑个体的技术表现形态第79-85页
     ·对基底的处理第79-81页
     ·对建筑的处理第81-85页
   ·小结:以“山”为主导与“水”相结合第85-88页
5 “水”要素与现代山地居住区形态第88-112页
   ·“水”要素分析第88-92页
     ·水的自然性质第88-89页
     ·水与建筑第89-91页
     ·水与人第91-92页
   ·线状水体与居住区形态第92-98页
     ·线状水体的环境特征第92-93页
     ·居住区的形态设计第93-98页
   ·面状水体与居住区形态第98-104页
     ·面状水体的环境特征第98-99页
     ·居住区的形态设计第99-104页
   ·居住区的点状水体形态第104-109页
     ·点状水体的环境特征第104-105页
     ·点状水体在居住区空间中的作用第105-107页
     ·依山就势的水景设计第107-109页
   ·小结:以“水”为主导与“山”相结合第109-112页
6 山水特色的现代山地居住区工程设施形态第112-144页
   ·道路交通设施第112-128页
     ·山地居住区道路特性第112-114页
     ·车行道第114-122页
     ·步行道第122-127页
     ·停车场第127-128页
   ·绿化环境第128-135页
     ·绿化环境的功能作用第129页
     ·绿地分类及布置要求第129-132页
     ·绿化环境与山水的结合第132-135页
   ·其他工程设施第135-144页
     ·护坡与挡土墙第136-138页
     ·滨水岸线第138-141页
     ·桥梁第141-144页
7 现代山地居住区山水特色形态构成要素整合第144-166页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第144-146页
     ·对山水环境的盲目改造第144-145页
     ·对山水风貌的人为破坏第145-146页
   ·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146-150页
     ·历史的基础第146-148页
     ·现实的条件第148-150页
     ·未来的要求第150页
   ·整合的思考与探索第150-154页
     ·整合是系统的要求第150-151页
     ·人对山地居住区整体形态的认知第151-152页
     ·山水特色的现代山地居住区形态构成要素整合第152-154页
   ·整合实例研究——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规划为例第154-166页
     ·项目概况第154-157页
     ·山水特色的形态规划第157-166页
8 结语第166-168页
致谢第168-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74页
附录第174-176页
独创性声明第176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花类固醇5a-还原酶基因(GhDET2)的遗传转化及其功能分析
下一篇: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