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加腋梁式转换的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特点 | 第13-14页 |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特点 | 第13-14页 |
·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特点 | 第14页 |
·转换层的分类及特点 | 第14-16页 |
·厚板转换 | 第14-15页 |
·桁架和空腹桁架转换 | 第15页 |
·箱形楼盖转换 | 第15页 |
·梁式转换 | 第15-16页 |
·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梁端局部加腋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试件设计与试验概况 | 第20-44页 |
·试件W6-1 的设计 | 第20-34页 |
·弹性有限元建模 | 第20-23页 |
·宏观现象分析 | 第23-25页 |
·试件的内力计算 | 第25-30页 |
·试件的计算配筋与调整 | 第30-32页 |
·试件的各部分按实配钢筋计算的屈服弯矩 | 第32-34页 |
·试件W6-2 的设计 | 第34-35页 |
·加载方式与测试内容 | 第35-38页 |
·加载装置 | 第35-36页 |
·荷载提供 | 第36-37页 |
·加载制度 | 第37页 |
·量测内容 | 第37-38页 |
·数据采集 | 第38页 |
·试验目的 | 第38-39页 |
·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39-44页 |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第39页 |
·钢筋的力学性能 | 第39-44页 |
3 试验研究 | 第44-64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试件W6-1 试验现象的描述 | 第45-53页 |
·施加竖向荷载 | 第45页 |
·寻找开裂荷载 | 第45-46页 |
·小荷载下的循环过程 | 第46页 |
·1?y循环过程 | 第46-48页 |
·2?y循环过程 | 第48-50页 |
·3?y循环过程 | 第50-51页 |
·4?y循环过程 | 第51页 |
·5?y循环过程 | 第51-53页 |
·试件W6-1 试验现象的描述 | 第53-62页 |
·施加竖向荷载 | 第53页 |
·1?y循环过程 | 第53-56页 |
·2?y循环过程 | 第56-57页 |
·3?y循环过程 | 第57-58页 |
·4?y循环过程 | 第58-59页 |
·5?y循环过程 | 第59-60页 |
·6?y循环过程 | 第60页 |
·7?y循环过程 | 第60-61页 |
·8?y循环过程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102页 |
·引言 | 第64页 |
·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及强屈比 | 第64-65页 |
·P-? 滞回曲线分析 | 第65-67页 |
·承载力退化分析 | 第67-68页 |
·刚度退化分析 | 第68-71页 |
·使用阶段的试件刚度K s | 第68-69页 |
·刚对衰减过程分析 | 第69-71页 |
·弹塑性变形及延性分析 | 第71-72页 |
·耗能能力分析 | 第72-73页 |
·结构屈服机制及破坏特征 | 第73-74页 |
·钢筋应变片的布置 | 第74-78页 |
·转换梁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78-91页 |
·转换梁的试验现象综述 | 第78页 |
·转换梁纵筋的应变分析 | 第78-86页 |
·转换梁箍筋应变分析 | 第86-91页 |
·框支柱试验结果分析 | 第91-95页 |
·框支柱试验现象综述 | 第91-92页 |
·框支柱纵筋应变分析 | 第92-95页 |
·短肢剪力墙试验结果分析 | 第95-98页 |
·剪力墙试验现象综述 | 第95-96页 |
·剪力墙纵筋应变分析 | 第96-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2页 |
5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102-126页 |
·有限元分析的必要性 | 第102页 |
·有限元模型及相关参数 | 第102-108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103页 |
·参数的选取 | 第103-107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107-108页 |
·试件W6-1 计算结果分析及与试验对比 | 第108-118页 |
·转换梁的对比分析 | 第108-116页 |
·剪力墙的对比分析 | 第116-117页 |
·荷载-位移曲线的对比分析 | 第117-118页 |
·加腋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118-124页 |
·加腋对结构竖向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119-122页 |
·加腋对结构水平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12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6 结论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