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的动刚度和模态参数识别
摘要 | 第1-3页 |
AbstF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2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索动刚度的推导 | 第12-27页 |
·任意角度输入时索动刚度的推导 | 第12-20页 |
·索动刚度的定义 | 第12-13页 |
·坐标系统和基本假定 | 第13-14页 |
·运动方程、物理方程和索力增量关系 | 第14-17页 |
·运动方程 | 第14-16页 |
·物理方程 | 第16页 |
·索力增量关系 | 第16-17页 |
·索的动刚度推导 | 第17-20页 |
·初始条件 | 第17页 |
·求解方程 | 第17-20页 |
·索动刚度的物理意义讨论 | 第20-26页 |
·不考虑阻尼 | 第20页 |
·索的静刚度及其物理解释 | 第20-21页 |
·索动刚度的物理解释 | 第21-26页 |
·轴向边界位移条件下的动刚度 | 第22-24页 |
·法向边界位移条件下的动刚度 | 第24-25页 |
·动刚度各项的物理意义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索动刚度的数值分析和简化 | 第27-38页 |
·索动刚度的数值分析 | 第27-34页 |
·索动刚度模型 | 第27页 |
·不考虑阻尼的影响 | 第27-32页 |
·垂度不同的情况 | 第27-30页 |
·索端激励角度θ不同时 | 第30-32页 |
·考虑阻尼的影响 | 第32-34页 |
·阻尼对频率识别的影响 | 第32-33页 |
·关于阻尼的识别 | 第33-34页 |
·索动刚度的简化模型 | 第34-35页 |
·简化模型对动刚度幅值的影响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索频响函数的测试和模态参数识别 | 第38-53页 |
·时间历程数据的测试 | 第38-40页 |
·索的参数和支撑方式 | 第38-39页 |
·激励系统 | 第39页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39-40页 |
·时间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 第40-48页 |
·锤头硬度的影响 | 第41页 |
·激励点的选择 | 第41-43页 |
·采样频率的影响 | 第43页 |
·窗函数 | 第43-44页 |
·时域平均技术 | 第44-45页 |
·不同初拉力水平时频响函数 | 第45-48页 |
·索模态参数识别的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 | 第48-52页 |
·最小二乘法 | 第48-49页 |
·索模态参数识别的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 | 第49-51页 |
·拟合结果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53-54页 |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页 |